- 拼音版原文全文
锡 杖 歌 送 明 楚 上 人 归 佛 川 唐 /权 德 舆 上 人 远 自 西 天 竺 ,头 陀 行 遍 国 朝 寺 。口 翻 贝 叶 古 字 经 ,手 持 金 策 声 泠 泠 。护 法 护 身 唯 振 锡 ,石 濑 云 溪 深 寂 寂 。乍 来 松 径 风 更 寒 ,遥 映 霜 天 月 成 魄 。后 夜 空 山 禅 诵 时 ,寥 寥 挂 在 枯 树 枝 。真 法 常 传 心 不 住 ,东 西 南 北 随 缘 路 。佛 川 此 去 何 时 回 ,应 真 莫 便 游 天 台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贝叶(bèi yè)的意思:贝叶意为贝壳的叶子,比喻微小而珍贵的东西。
不住(bú zhù)的意思:不停止、不断、连续不断
禅诵(chán sòng)的意思:禅诵是指修行者在禅宗中默念佛号或经文,以达到专注心境和修行境界的一种方法。
朝寺(cháo sì)的意思:指早晨或黎明时分去寺庙祈福、烧香拜佛。
传心(chuán xīn)的意思:通过默契或非言语的方式传递思想、情感或信息。
东西(dōng xī)的意思:物品、事物
古字(gǔ zì)的意思:指古代的文字或字体。
国朝(guó cháo)的意思:国家的朝代,特指中国古代的朝代。
何时(hé shí)的意思:何时表示询问时间,问什么时候。
后夜(hòu yè)的意思:指深夜、夜晚的后半段时间。
护法(hù fǎ)的意思:指维护法律、维护社会公正和正义的行为。
寂寂(jì jì)的意思:寂寞、冷清
金策(jīn cè)的意思:指高明的计策或妙策。
空山(kōng shān)的意思:形容寂静无人的山谷中传来的声音。
枯树(kū shù)的意思:指树木干枯、失去生机的状态,用来形容事物没有希望、没有活力或已经衰败。
寥寥(liáo liáo)的意思:形容数量极少或非常稀少。
泠泠(líng líng)的意思:形容风声、水声等清脆悦耳。
南北(nán běi)的意思:南北表示方向,也可以表示两个相对的地点或事物。
上人(shàng rén)的意思:指高人、有道德修养和学问的人。
石濑(shí lài)的意思:指人多,拥挤不堪,形容人群拥挤不堪的场景。
树枝(shù zhī)的意思:形容事物根基深厚,稳固可靠。
霜天(shuāng tiān)的意思:霜天指寒冷的冬天。
松径(sōng jìng)的意思:林中狭窄的小路
随缘(suí yuán)的意思:顺从自然的安排,不强求,顺其自然。
天竺(tiān zhú)的意思:指印度,也用来形容远方或外国。
天台(tiān tāi)的意思:指官员的职位或地位高而危险,随时可能倾覆。
头陁(tóu tuó)的意思:头部高耸,形容傲慢自大。
西天(xī tiān)的意思:指远离尘嚣,遥远的地方
西南(xī nán)的意思:指方向或位置在西南方向,也可引申为指西南地区。
夜空(yè kōng)的意思:指夜晚时间长,容易做梦,也比喻遭遇困难时思虑过多,担心过度。
应真(yìng zhēn)的意思:应当真实、真诚
月成(yuè chéng)的意思:指事物逐渐发展到达顶点或极限。
云溪(yún xī)的意思:云溪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像云彩和溪流一样美丽、优雅。
振锡(zhèn xī)的意思:指振奋振作,积极行动,努力进取。
真法(zhēn fǎ)的意思:真实的法则或真正的方法
东西南北(dōng xī nán běi)的意思:指四个方向,表示全部、全面。也可指物品、事物的全部。
- 注释
- 上人:高僧。
西天竺:古代印度。
头陁:头陀行,佛教修行方式之一。
贝叶:用贝多罗树叶写经文。
金策:金制的经卷。
护法:保护佛法。
振锡:持锡杖行走。
石濑:石滩上的流水。
云溪:云雾缭绕的溪流。
乍来:初次来到。
松径:松林小径。
月成魄:形容月圆如镜。
后夜:深夜。
禅诵:禅修诵经。
寥寥:稀疏。
枯树枝:枯木枝头。
真法:真实的佛法。
心不住:不执着于心。
东西南北:象征无定向。
随缘路:随顺因缘的道路。
佛川:指僧人所在之地。
天台:中国浙江的名山,佛教圣地。
- 翻译
- 高僧从遥远的西天竺而来,足迹踏遍了国内的各大寺庙。
他口中诵读着古老的贝叶经文,手中摇动着金制的经卷,声音清脆悠扬。
他用锡杖护法保身,行走在寂静的石溪和云溪之间。
初到松林小径,风更显得寒冷,月光映照在霜天之上,如一轮明镜。
深夜在空山中,禅修诵经声稀疏,挂在枯枝之上。
真正的佛法不拘泥于形式,随缘自在,无有定处。
你离开佛川,不知何时归来,希望你不要立即前往天台游玩。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权德舆的《锡杖歌送明楚上人归佛川》,是一首送别诗。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朋友明楚上人即将离开去往佛川,这里的“佛川”可能指的是一个偏远的山区或寺庙所在地。
"上人远自西天竺,头陁行遍国朝寺。" 这两句表达了对友人修行地的遥远和敬仰之情。“上人”是对佛教僧侣的一种尊称,这里指的是明楚上人。从“西天竺”这一地名可以推测,明楚上人的修行之地很可能是在印度或中国西部的某个佛教圣地。
"口翻贝叶古字经,手持金策声泠泠。" 这两句描绘了明楚上人阅读佛经和持戒的场景。“贝叶”是佛教典籍的一种,也就是佛经,用的是印度的贝多树的叶子做纸张。“金策”则可能指的是用金属制成的书签或是念珠。诗中通过这些细节,传达了明楚上人对佛法的专注和敬业。
"护法护身唯振锡,石濑云溪深寂寂。" 这两句则描写了明楚上人的修行环境和心境。“护法”指的是保护佛法,“护身”则是保护自己的身体不受外界干扰。“振锡”可能是一种仪式行为,或是用锡杖来警醒自己。后半句则描写了明楚上人所在之地的宁静和深远。
"乍来松径风更寒,遥映霜天月成魄。" 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离别时节的感受。“乍来”即“才来”,指的是朋友刚到达某个地方。“松径”则是林间的小道。“风更寒”和“遥映霜天月成魄”共同营造了一种秋末或冬初的萧瑟景象,通过这种景色暗示了离别的凄凉。
"后夜空山禅诵时,寥寥挂在枯树枝。" 这两句描绘了深夜时分,明楚上人独自在空旷的山中进行禅修的情景。“寥寥”形容声音的稀疏,“枯树枝”则增添了一种荒凉之感。
"真法常传心不住,东西南北随缘路。" 这两句表达了佛家“真法”永恒不变,而修行者的心境却像云烟一样,不固定于一处。“东西南北随缘路”则强调了修行者的自由与无为。
最后两句"佛川此去何时回,应真莫便游天台。" 是对明楚上人离别后未来的祝愿和期盼。诗人希望朋友在佛川的修行能够早日完成,并且不要急于求成,而应顺其自然地修炼。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与不舍,以及对佛法的尊重和向往。同时,也传递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内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