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失》全文
- 鉴赏
这首诗《题失》由唐末宋初的诗人许坚所作,通过对“天上路”与“下方”的对比,以及对“道”与“仙”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祇应天上路,不为下方开”,以“天上路”象征着超凡脱俗、理想化的境界,而“下方”则代表现实世界。诗人认为,通往这种理想境界的道路是只属于天上的,不为凡人所开启,暗示了现实与理想的隔阂,以及追求超越世俗的艰难。
次句“道既学不得,仙从何处来”,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这里的“道”不仅指修行之道,也暗含了人生的真谛和宇宙的奥秘。诗人提出疑问:既然无法通过学习获得,那么超凡脱俗的“仙”又从何而来?这不仅是对个人修行的反思,也是对整个社会和宇宙秩序的探索,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和存在价值的深沉思考。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关于理想与现实、修行与成仙的哲学对话,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终极问题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洪景伯通判清閟堂
别乘清名满世间,却来堂下植檀栾。
已无俗物败人意,且与此君同岁寒。
夜月半庭金影碎,秋风一枕玉声残。
雁行吏退铃斋静,想见巍冠独倚阑。
挽刘实斋尚书
玉节江湖晚,油幢岭海春。
一朝晋遗老,千古汉名臣。
清白冰壶操,尊光紫府身。
全归公不憾,愁绝奠刍人。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