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暮 秋 中 夜 起 坐 次 前 韵 宋 /陆 游 东 吴 秋 令 迟 ,得 雨 亦 良 悦 。中 庭 有 流 萤 ,烈 风 吹 不 灭 。披 衣 起 坐 久 ,鼓 角 参 差 发 。西 成 虽 作 劳 ,农 事 亦 渐 歇 。老 怯 岁 律 残 ,俛 仰 忽 九 月 。蟋 蟀 鸣 壁 间 ,媿 汝 知 时 节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参差(cēn cī)的意思:形容不齐整、不齐全的样子。
差发(chà fā)的意思:形容差距很小、相差不多。
东吴(dōng wú)的意思:指古代中国三国时期的吴国,也用来形容东南地区。
俯仰(fǔ yǎng)的意思:低头和抬头的动作,表示对上级或长辈的敬重和顺从。
鼓角(gǔ jiǎo)的意思:指吹鼓吹角,表示鼓舞士气,激励人心。
九月(jiǔ yuè)的意思:九月是农历的第九个月,意味着秋季的开始。在成语中,九月常常表示事物的成熟、收获和转折。
老怯(lǎo qiè)的意思:形容年纪大了,胆子却变得胆小怕事。
烈风(liè fēng)的意思:指猛烈的风,比喻力量强大、势不可挡的事物或人。
流萤(liú yíng)的意思:形容微弱的光亮。
鸣壁(míng bì)的意思:指在战争中,敌方城墙上鸣金收兵,表示投降。
农事(nóng shì)的意思:
[释义]
(名)农业生产中的工作。
[构成]
偏正式:农(事
[例句]
农事繁忙。(作主语)披衣(pī yī)的意思:穿上衣服
秋令(qiū lìng)的意思:秋季的时令。
时节(shí jié)的意思:指特定的季节或时期,也可指特定的时机。
岁律(suì lǜ)的意思:岁月的规律或节奏。
蟋蟀(xī shuài)的意思:比喻人在逆境中仍能保持坚强、顽强的精神。
西成(xī chéng)的意思:西进,向西方前进
中庭(zhōng tíng)的意思:指院子中央的庭院,也可引申为指某个地方的核心或中心。
作劳(zuò láo)的意思:指为了某个目的而劳累、操劳。
- 翻译
- 东吴的秋天来得晚,即使下雨也让人感到欣喜。
庭院里有飞舞的萤火虫,即使猛烈的风吹也不熄灭。
我披着衣服坐了很久,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鼓角声。
虽然西边的丰收已经完成,但农事渐渐减少。
年老体弱,感叹时光匆匆,转眼已是九月。
蟋蟀在墙壁间鸣叫,你的节律提醒我季节的变换让我惭愧。
- 注释
- 东吴:指古地名,这里代指诗人所在的地方。
秋令:秋季的气候。
得雨:遇到下雨。
良悦:感到愉快。
流萤:萤火虫。
烈风:猛烈的风。
鼓角:古代军中的乐器。
参差:断断续续。
西成:西部地区的丰收。
农事:农业劳动。
岁律:一年的时节。
残:将尽。
蟋蟀:一种昆虫。
壁间:墙壁缝隙。
知时节:知晓时节变化。
-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秋天的江南景色,诗人陆游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他对季节变迁的感受。"东吴秋令迟"一句,点明了江南秋季来得较晚的特点,而"得雨亦良悦"则表达了对雨水滋润的欣喜。接着,诗人观察到中庭流萤在烈风中依然闪烁,象征坚韧的生命力。
"披衣起坐久",诗人深夜未眠,倾听远处的鼓角声,暗示战事或时局的动荡,"西成虽作劳",丰收的季节虽然带来辛劳,但农事渐歇,也透露出一丝宁静。诗人感叹自己年老体衰,"老怯岁律残",对岁月流逝感到无奈。
最后,诗人听到壁间的蟋蟀鸣叫,触发了对时光与生命的感慨,"蟋蟀鸣壁间,愧汝知时节",他自愧不如蟋蟀能感知季节更替,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人生无常的深思。整首诗情感丰富,寓情于景,展现了陆游深沉的人生体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满江红·楼倚虚空
楼倚虚空,觉人世、不知何处。
人缥缈、半檐星斗,一窗风露。
潮退沙平凫雁静,夜深月黑鱼龙怒。
把清樽、独自笑余生,成何事。
尘埃外,谈高趣。
烟波上,题诗句。
这美景良宵,且休虚度。
梦觉宦情甜似蜡,老来况味酸如醋。
念儿曹、南北几时归,情朝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