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屋相誇漆与丹,笑歌长在绮纨间。
綵船春戏城边水,画烛秋寻寺外山。
这首诗是王安石在宋朝创作的,专为送别而作。诗中的意境优美,语言流畅,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万屋相誇漆与丹,笑歌长在绮纨间。"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繁华都市的生活图景,其中“万屋”指的是城市中的无数房屋,“相誇”则表明这些房屋之间互有攀比,“漆与丹”象征着鲜艳的颜色和装饰,显示出一种喜庆与繁荣的气氛。“笑歌长在绮纨间”则描写了人们在华丽的帷幕或织物(绮纨)之间欢声笑语,表达了一种长久的快乐与祥和。
"綵船春戏城边水,画烛秋寻寺外山。"
这两句诗通过对季节变化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受。“綵船春戏”形象地表达了春天人们在城边水域上嬉戏的情景,而“画烛秋寻寺外山”则是秋天时分,对于寺庙周围山色之美所做的描绘,通过“画烛”二字,不仅传递了秋夜的宁静,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忆我屡随游客入,喜君今赴辟书还。"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怀旧情感和对友人的祝福。“忆我屡随游客入”说明诗人曾多次陪伴朋友游历,而“喜君今赴辟书还”则是对朋友即将踏上新的旅程,去追求学业或仕途的美好愿望。
"遥知曼倩威行久,赤笔应从到日闲。"
这两句诗预示着友人未来的事业将会长久并且显赫,同时“赤笔”象征着权力与地位,“应从到日闲”则表达了对朋友能够在忙碌的仕途中找到片刻安宁的祝愿。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城市生活的赞美,也透露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其未来美好事业的殷切期望。
万里长江东入海,千年高台今尚在。
当时谁道凤凰来,览德何人足相待。
凤声悠悠梧叶空,谪仙文采流长虹。
跨鲸一去不复返,后人欲语羞雷同。
海上三山渺何许,群仙骑凤隔风雨。
登临空咏谪仙诗,白鹭斜飞过秋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