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胜(bù shèng)的意思:形容无法胜过或不胜任某种情况或事物。
畴昔(chóu xī)的意思:很久以前的时光。
俭德(jiǎn dé)的意思:指节俭和品德高尚。
烈光(liè guāng)的意思:形容光线明亮而强烈,也比喻言行高尚、光明正大。
麟趾(lín zhǐ)的意思:形容非常稀少和珍贵。
母仪(mǔ yí)的意思:指母亲的仪态和风度,也泛指女性的仪表和风度。
勤俭(qín jiǎn)的意思:指勤奋努力,节约节俭。
太平(tài píng)的意思:太平指的是社会安定、国泰民安的状态,也可以表示和平、安宁的境地。
彤史(tóng shǐ)的意思:指能够写出优秀文章的人。也用来形容文采出众的人。
箫鼓(xiāo gǔ)的意思:指音乐声,也用来比喻欢乐的场面。
追荣(zhuī róng)的意思:追求荣誉和名声
- 翻译
- 昔日熙宁年间繁荣昌盛,如同麒麟趾的吉祥时期。
朝廷内部注重勤劳节俭的美德,暗中辅助国家太平的基础。
先人的功绩在辉煌的历史中闪耀,追加荣耀以表彰母仪典范。
遗留在世的百姓怀念那长久的富裕,笙箫鼓乐中充满了无尽的哀伤。
- 注释
- 畴昔:从前。
熙宁:北宋仁宗年号。
麟趾:古代象征吉祥的兽蹄,比喻盛世。
内:朝廷内部。
敦:敦厚。
勤俭:勤劳节俭。
基:基础。
馀烈:遗留的功业。
彤史:红色的史书,指史册。
追荣:追加荣誉。
母仪:母性的典范,皇后或太后。
遗民:遗留下来的民众。
永裕:长久的富裕。
箫鼓:乐器,此处指音乐。
-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对已故君主或尊长怀念之情的诗句。从中可以感受到深切的哀思与敬仰之情。
"畴昔熙宁盛,远同麟趾时。内敦勤俭德,阴辅太平基。" 这几句描绘出一个和平繁荣的时代背景,其中“畴昔”指的是过去,“熙宁”可能暗示着某个朝代的年号,而“麟趾”则是古代帝王车驾前引导马匹的仪仗,常用以比喻帝王。诗人通过这几句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怀念和景仰,同时也强调了君主内心的勤俭和外在的辅佐作用,这些都是理想中君主应有的德行。
"馀烈光彤史,追荣备母仪。遗民怀永裕,箫鼓不胜悲。" 这几句则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已逝大者的尊崇之情。“馀烈”意味着余下的辉煌,“光彤史”可能是指历史上留名的伟业或功绩,“备母仪”则强调了君主作为母亲般的形象,关怀民众。最后两句“遗民怀永裕,箫鼓不胜悲”,表达的是人民对于那位君主的深切怀念,以及在祭祀时无法抑制的哀伤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往昔盛世和君主德行的描绘,流露出作者深沉的悼念与崇敬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张明远自持其所居萃胜亭记来求诗为赋三篇·其二
百城何岧峣,储清自太初。
静境超人寰,群仙之所居。
清都閟宝箓,宫阙函丹书。
真人拜玉庭,天帝手自除。
宝盖相参差,缥缈来空虚。
我欲从之游,兹山遂慵疏。
朝霞以为食,浮云以为车。
此意靡坚决,西望空欷嘘。
君今定不凡,买山自菑畬。
上方切层霄,伊蹊百步馀。
瑶草破雾收,青精凌雨锄。
往往逢迎间,松乔曳云裾。
为我语羡门,问讯今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