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消众绿净,雾罢群峰立。
涧边千嵁岩,今日何复集。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雨晴徐步》,描绘了诗人雨后初晴时漫步山间的所见所感。首句"百年几晴朝"表达了对晴朗天气的珍视,暗示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的美好时刻有着敏锐的感知。接着的"徐步山径湿",通过"徐步"和"湿",描绘出雨后山路的清新湿润,让人感受到诗人悠闲而惬意的步态。
"忽悟春已深",诗人意识到春天已经深入,这不仅是季节的转换,也是内心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鸣禽飞相及"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鸟儿的鸣叫与飞翔,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
"雪消众绿净,雾罢群峰立",这两句写景如画,雪已融化,万物复苏,绿色显得格外鲜明,雾气散去后,山峰清晰可见,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
最后的"涧边千嵁岩,今日何复集",诗人以疑问收尾,感叹涧边的岩石为何会在今日聚集,可能暗含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也可能是对眼前美景的惊奇和留恋。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深体验。
彩云朵朵西风散,银汉昭昭北斗倾。
车上耕夫愁欲泣,桥边织女笑相迎。
蝗飞近境行将及,龙卧深渊自不惊。
病枕怕闻箫鼓闹,谁家乞巧到天明。
飞流万壑,共千岩争秀。孤负平生弄泉手。
叹轻衫短帽,几许红尘,还自喜,濯发沧浪依旧。
人生行乐耳,身后虚名,何似生前一杯酒。
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
且归去、父老约重来,问如此青山,定重来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