蹬滑藤枝健,沙晴屐齿轻。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大雪过后初见晴日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换之美。首句“岭雪班班在”,点明了雪后山岭的景象,斑斑点点的积雪依然存在,既突出了雪景的壮观,也暗示了冬日的寒冷。接着,“崖泉咽咽鸣”一句,通过泉水的低吟细语,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冬日的宁静与生机。
“一州明晓霁,万壑贮春声。”这两句进一步扩展了视野,从局部的山岭和泉水,转向整个州域,描绘了一幅大雪消融后的清新景象。阳光照耀下的世界,万物复苏,春意盎然,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诗人巧妙地将“明晓霁”与“万壑贮春声”相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也寓意着内心的喜悦与希望。
“蹬滑藤枝健,沙晴屐齿轻。”这两句则聚焦于行旅者的体验。在经过大雪覆盖的山路时,藤枝显得更加坚韧,而晴朗的天气使得行人的屐齿在沙地上留下轻盈的痕迹。这一细节描写,不仅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对行旅者的影响,也暗示了人们在艰难环境中仍能保持乐观和坚韧的精神状态。
最后,“小儿修净供,酌茗慰孤清。”诗人通过一个小孩子的视角,展现了人们在自然美景中的简单快乐。孩子为迎接晴天的到来,精心准备供品,而大人则通过品茗来慰藉心灵的孤独与清寂。这一场景温馨而富有生活气息,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大雪后晴日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生命的活力,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在逆境中寻找美好、保持乐观的精神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水调歌头·落日在烟树
落日在烟树,云水两空濛。
淡霞消尽,何事依约有微红。
湖上晚来风细,吹尽一天残雨,苍翠湿千峰。
谁遣长空月,冷浸玉壶中。
问明月,应解笑,白头翁。
不堪老去,依旧临水照衰容。
良夜几横烟棹,独倚危樯西望,目断远山重。
但恨故人远,此乐与谁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