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须(bù xū)的意思:不必,不需要
尘外(chén wài)的意思:指远离尘世纷扰的安静和宁静。
法象(fǎ xiàng)的意思:形容法律公正,判决明确,像法律一样严肃、准确。
故人(gù rén)的意思:故人指的是旧时的朋友或熟悉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过去的事情或往事。
楼台(lóu tái)的意思:楼台指的是高大的建筑物或台阶,常用来比喻权势显赫、声望高大的地位。
徘徊(pái huái)的意思:指人在某个地方来回走动,犹豫不决,无法下定决心。
蓬莱(péng lái)的意思:指令人向往的美好乐园或理想境地。
睥睨(bì nì)的意思:高傲地俯视、轻视别人。
上访(shàng fǎng)的意思:指民众为了解决问题或表达意见而直接向上级有关部门或领导上访。
外景(wài jǐng)的意思:指在外地或外国的景色、风光。
万顷(wàn qǐng)的意思:指面积广阔,辽阔无垠。
西泠(xī líng)的意思:指人的思想境界高远,志向崇高。
下界(xià jiè)的意思:指地狱或阴间。
挟日(jiā rì)的意思:指太阳光线斜照,形成夹击之势。比喻利用时机或环境优势,以迫使他人屈服或达到自己的目的。
云霄(yún xiāo)的意思:指高耸入云的山峰,也用来形容极高的境界或远大的抱负。
棹影(zhào yǐng)的意思:指船行驶时,船桨在水中划动产生的影子。比喻事物运动时所产生的痕迹或影响。
咫尺(zhǐ chǐ)的意思:指距离非常近,形容事物或人之间的距离极短。
自来(zì lái)的意思:自从以前到现在一直如此,自然而然
醉翁(zuì wēng)的意思:形容人生态度淡泊,不受外界纷扰的境界。
- 鉴赏
此诗《同年马通政吴太常顾沈二臬及凌守要予与蔡宪使饮太虚楼》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太虚楼宴饮的情景,以及对周围自然景色的赞美。
首句“不须槎上访蓬莱”,以“不须”二字表达出无需远赴仙境之意,暗示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满足和欣赏。接着“咫尺云霄法象开”,描绘出云霄之下的景象仿佛法象初开,形象地展现了天空与大地之间的和谐与壮丽。
“挟日千峰凌睥睨,浮天万顷浸楼台”,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峰与楼台在日光映照下的壮观景象,千峰耸立,楼台倒映于万顷湖面上,形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西泠棹影烟从破,下界钟声晚自来”,诗人通过“西泠棹影”和“下界钟声”的描写,将自然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日落时分,船桨划破水面的光影与远处寺庙传来的钟声交织在一起,增添了诗境的层次感和时间的流动感。
最后,“十载故人尘外景,醉翁宁为酒徘徊”,表达了诗人与老友相聚的喜悦之情,即使是在尘世间,也能寻得心灵的慰藉。诗人似乎在说,无论是饮酒还是赏景,都是为了与挚友共享这份难得的欢聚时光,体现了友情的珍贵与生活的诗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真挚流露,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刻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赵既见和复次韵答之
长安小吏天所放,日夜歌呼和丞相。
岂知后世有阿瞒,北海樽前捉私酿。
先生未出禁酒国,诗语孤高常近谤。
几回无酒欲沽君,却畏有司书簿帐。
酸寒可笑分一斗,日饮无何足袁盎。
更将险语压衰翁,只恐自是台无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