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义城十景·其二花桥钓艇》
《义城十景·其二花桥钓艇》全文
明 / 刘炳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花桥通驷马锦里鸣珂

红雨桃飘浪,青丝柳蘸波。

石阑晴更倚,钓艇晚还过。

鱼暖金翻藻,鸥凉白宿荷。

先贤多胜赏,落日渔蓑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宿(bái sù)的意思:白天宿舍,指在白天住在别处,晚上才回家。

钓艇(diào tǐng)的意思:指用来钓鱼的小船。

红雨(hóng yǔ)的意思:形容战场上鲜血直流,流血成河。

锦里(jǐn lǐ)的意思:指华丽、繁华的地方。

落日(luò rì)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天色暗下来,也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衰落、结束。

鸣珂(míng kē)的意思:指人才得以施展才华、展示才能。

青丝(qīng sī)的意思:指年轻人的头发,也用来形容年轻貌美的女子。

石阑(shí lán)的意思:指高墙或栏杆上的石头。

驷马(sì mǎ)的意思:指四匹马并驾驭,形容才能出众、技艺高超。

丝柳(sī liǔ)的意思:形容柳枝柔软,细长如丝。

先贤(xiān xián)的意思:指已故的有德行、有贡献的前辈人物。

渔蓑(yú suō)的意思:比喻做事不认真负责,敷衍了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花桥与锦里的景象,以及傍晚时分的钓鱼小艇,充满了江南水乡的诗意。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宁静。

首联“花桥通驷马,锦里昔鸣珂”描绘了花桥的壮丽与过往的繁华,驷马代表了古代的豪华出行,鸣珂则是贵族车马行进时发出的响声,这里暗示了过去锦里的繁荣景象。

颔联“红雨桃飘浪,青丝柳蘸波”则转向了对当前景象的描绘。红雨形容桃花随风飘落,如同细雨般轻盈,而青丝柳则指柳树的柔条,它们轻轻触碰水面,仿佛在与波浪嬉戏。这两句通过色彩对比和动态描写,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画面。

颈联“石阑晴更倚,钓艇晚还过”进一步展示了时间的流转与生活的节奏。晴天时人们喜欢倚靠在石栏上欣赏美景,而傍晚时分,钓鱼的小艇又会经过此处,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这两句通过日常活动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尾联“鱼暖金翻藻,鸥凉白宿荷”则将视角转向了水中的生物。鱼儿在温暖的水中游动,金色的鳞片在藻类中闪烁,而白鹭则在荷叶间栖息,画面和谐而宁静。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动场景,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最后一句“先贤多胜赏,落日一渔蓑”总结了前文的描述,提到历史上许多先贤都曾在此地留下美好的回忆,而落日时分,一位垂钓者穿着蓑衣的身影,成为了这幅画卷中最温馨的一笔。这句话不仅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永恒价值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花桥、锦里、钓鱼小艇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和对生活美好瞬间的捕捉。

作者介绍

刘炳
朝代:明

猜你喜欢

题迂翁安处斋图

睡起山斋渴思长,呼童煎茗涤枯肠。

软尘落碾龙团绿,活水翻铛蟹眼黄。

耳底雷鸣轻著韵,鼻风过处细闻香。

一瓯洗得双瞳豁,饱玩苕溪云水乡。

(0)

碧梧翠竹堂

爱尔小轩梧竹好,雨晴添得草堂幽。

挂帘凉月作秋色,绕屋清阴如水流。

莫剪高枝留宿凤,好依劲节听鸣璆。

醉来几度凭栏立,但觉萧萧爽气浮。

(0)

送崔弘道尹沅江

几日沅江去,今朝别远人。

吏曹多任法,令尹亦勤民。

峡树烟中远,湘波雨后新。

野人怀善政,露冕看行春。

(0)

送吴子敬赴钓台书院山长

我航浙西三四五,每过双台泪如雨。

三公不作归钓矶,时人血面争丝缕。

危石栖云禽野语,苍林古瓦瞻祠宇。

同舟名利急须臾,我往拜之刚不与。

箨兮箨兮风吹汝,天星易摇足勿举。

千载羊裘有敝时,人言黄犬皮当补。

诸公奕奕谁宾主,名教有功联斝俎。

惜不相逢建武功,短蓑独速渔樵侣。

喜君沈敏资好古,初分讲席良得所。

履声绝少况马嘶,早笋晚菘聊复煮。

伐木丁丁听腰斧,水色山光更媚妩。

当年饵下有残鳞,珍珠化作骊龙吐。

百里时归彩衣舞,犹载行书压鸣橹。

一勤赠子莫多言,买菜有讥君记取。

(0)

西湖杂咏

马塍鸡唱曙初回,几处严关次第开。

多少卖花人已到,剩将春色入城来。

(0)

雪山

当时悉达悟空晴,发轸初来燕子城。

北至大河三月数,西临积雪半年程。

不能隐地回风坐,却使弥天遂日行。

行到水穷山尽处,斜阳依旧向西倾。

(0)
诗词分类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