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雨过》
《雨过》全文
明 / 李梦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倚杖河城暮,林园雨过清。

断丝犹舞燕,入叶巳沾莺。

无惜声连夜何妨坐到明。

旱云吾欲赋,怆恻苍生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苍生(cāng shēng)的意思:指百姓、人民或广大民众。

怆恻(chuàng cè)的意思:形容悲伤痛苦的心情。

断丝(duàn sī)的意思:指断掉了的丝线,比喻关系破裂或中断。

旱云(hàn yún)的意思:比喻虚假的事物或虚假的希望。

何妨(hé fáng)的意思:没有必要担心或阻止,表示无妨。

连夜(lián yè)的意思:连续一整夜,不间断地进行某项活动。

林园(lín yuán)的意思:指人多而杂乱的场所。

倚杖(yǐ zhàng)的意思:用手扶着拐杖作为支撑,形容老年人行走时的姿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雨后漫步河畔园林的场景。"倚杖河城暮",写出了傍晚时分,诗人手扶拐杖在河边城市散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林园雨过清",则进一步描绘了雨后的清新景象,雨后的园林显得格外洁净和宁静。

"断丝犹舞燕,入叶已沾莺",通过燕子轻盈地穿梭于雨后的空气中,以及莺鸟在湿润的树叶上沾染雨露,生动展现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这两句寓情于景,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欣赏。

"无惜声连夜,何妨坐到明",诗人似乎沉浸在这份宁静中,不愿离去,愿意聆听夜晚的声音直至天明,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和对时光的珍惜。

最后两句"旱云吾欲赋,怆恻为苍生",诗人由眼前的雨过天晴联想到干旱的民生疾苦,流露出深深的忧虑和对百姓的同情,表达了他作为文人墨客的社会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总的来说,这首《雨过》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景色,同时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关怀,体现了明代李梦阳诗歌的人文关怀和艺术魅力。

作者介绍
李梦阳

李梦阳
朝代:明   字:献吉   号:空同   籍贯: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   生辰:1472-1530

李梦阳(1472-1530),字献吉,号空同,汉族,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人,迁居开封,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猜你喜欢

题海虞钱氏所藏王均章虞山图

扁舟昆湖去,忆向虞山还。

当时迫日暮,未得穷跻攀。

至今三短章,寂寥不重删。

安知六载后,依然见兹山。

谅无愚公愚,赖有顽仙顽。

顽仙隐居处,深林置柴关。

丹灶火常伏,药阑苗载芟。

高情付缣素,丹青色斑斑。

兹山卧平野,隐然不成环。

透迤亦甚远,攒蹙何其悭。

只尺见百里,群峰互垂鬟。

飞鸟归易没,浮云出偏闲。

拂水最奇丽,空岩故漩澴。

天风或稍定,石壁仍潺潺。

仙宫对佛寺,妙境非人寰。

独怜仲雍墓,谁为剪榛菅。

短棹载书卷,浩歌水云间。

仿佛归庵翁,往来宝严湾。

窃禄本无补,乞身亦多艰。

卧游毕旧愿,坐啸开尘颜。

(0)

王右丞山水真迹歌

生烟漠漠中有树,树外田家几家住。

重峦复坞随不断,茅舍时时若菌附。

两人并向鱼梁涉,一鸟遥从翠微度。

行云澹映荒水陂,似有斜阳带微煦。

傍筱白沙明,青林滃沉雾。

乍明乍晦景万变,想当夏尽秋初处。

石墙短缘隈,隈水浅萦回。

宽平一亩敞层屋,板扉犬卧无人开。

书堂树深昼寂寂,主人应是王摩诘。

清晨骑鹿看田出,行过柴沜日向夕。

会招高适与裴迪,共赋辋川佳事毕,图成兴尽诗未笔。

(0)

晚思

禅居日日对僧伽,暗里流年度物华。

碧涧云来生晚翠,青槐风过落轻花。

人闲自爱孤峰静,江近犹怜尺鲤赊。

心事有期途路远,可因流落赋怀沙。

(0)

寄陈以可乞米

秋风百里梦姚城,无限闲愁集短檠。

零落交游怀鲍叔,逡巡书帖愧真卿。

谋身肯信贫难忍,食指其如累不轻。

见说湖南风物好,何时去买薄田耕。

(0)

方卧南窗舍弟古民率尔相访入门不呼遽去书以纪事

令弟兴狂携竹杖,老兄思苦卧藤床。

草堂空踏青苔破,萝径难消白日长。

应惜萤窗劳笔砚,恐惊蚁穴梦侯王。

入门不语悠然去,蝉噪槐阴下夕阳。

(0)

期允伯不至

寒气肃岩扉,烟光静翠微。

上方鸣磬彻,中夜一僧归。

雨嶂啼猿寂,风林宿鸟飞。

云峦心赏共,忍遣此宵违。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陆容 陈人杰 许敬宗 刘铭传 范致虚 王士祯 赵令畤 徐陵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杭世骏 杨素 端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