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读黜邪诏》
《读黜邪诏》全文
宋 / 吕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天诏丁宁佞柔不须请剑复持矛。

平生邪胆君前落,后世名纸上留。

宝鉴开消魍魅正声作罢离兜。

便为菹醢何嗟及,贪得浮荣似食钩。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宝鉴(bǎo jiàn)的意思:宝物和镜子,比喻可以珍视和反思的事物。

不须(bù xū)的意思:不必,不需要

丁宁(dīng níng)的意思:形容人的性格沉静、安定,不轻易动摇。

浮荣(fú róng)的意思:指虚浮的荣华富贵,形容表面上的繁华或荣耀,实际上是虚假的、不持久的。

后世(hòu shì)的意思:指将来的世代或后代。

开消(kāi xiāo)的意思:指开销、花费。

名纸(míng zhǐ)的意思:指声名远扬、名声在外的文献、文书或文件。

佞柔(nìng róu)的意思:指人以虚伪、奉承的态度来迎合上级或权贵,以谄媚取宠。

平生(píng sh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一生的时间。

贪得(tān de)的意思:形容人贪婪,永远都不满足。

天诏(tiān zhào)的意思:指上天的旨意或命令。

魍魅(wǎng mèi)的意思:指邪恶的、可怕的事物或人物。

污名(wū míng)的意思:指被人诬蔑、抹黑以致名誉受损的不良声誉。

正声(zhèng shēng)的意思:指正确的声音或言论。

菹醢(zū hǎi)的意思:指用不同的方式或方法来表达同一个意思。

作罢(zuò bà)的意思:中止、停止某种行动或活动。

鉴赏

这首诗《读黜邪诏》是宋代诗人吕陶所作,通过“天诏丁宁逐佞柔”一句,开篇即点明了主旨——朝廷对奸佞之人的严厉斥责与清除。整首诗以议论为主,寓言于理,表达了诗人对于正直与邪恶、荣誉与贪婪之间深刻思考。

“不须请剑复持矛”,诗人认为,治理国家、清除邪恶,并不需要诉诸武力,而是需要智慧和策略。这句暗示了政治斗争中,有时智谋比暴力更为重要。

“平生邪胆君前落”,意味着那些曾经心怀邪念、胆大妄为的人,在君主面前最终会显露其真容,表明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这不仅是对历史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待。

“宝鉴乍开消魍魅”,“宝鉴”比喻公正无私的法律或道德准则,它能揭露隐藏的邪恶力量(魍魅),消除它们的影响。这句强调了道德与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作用。

“正声才作罢离兜”,“正声”指的是正直的声音或行为,而“离兜”则可能象征着邪恶势力的巢穴。这句话表达的是,当正直的声音响起时,邪恶势力就会被驱散。

“便为菹醢何嗟及,贪得浮荣似食钩。”最后两句,诗人以形象的比喻,指出那些为了短暂的荣誉而不择手段的人,最终会像吞食鱼钩的鱼一样,陷入困境,无法自拔。这里不仅揭示了贪婪的恶果,也警示人们要警惕眼前的利益诱惑,保持内心的清明与正直。

综上所述,《读黜邪诏》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于正邪、荣辱、智慧与力量等主题的独到见解,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对于理想政治和社会秩序的追求。

作者介绍

吕陶
朝代:宋

(1027—1103)成都人,字元钧,号净德。仁宗皇祐间进士。神宗熙宁三年举制科,对策枚数王安石新法之过,出通判蜀州。哲宗元祐初,擢殿中侍御史,首上邪正之辨,劾新党蔡确、韩缜、张璪、章惇等。累迁中书舍人,进给事中。哲宗亲政,知陈州。坐元祐党夺职,责衡州居住。徽宗立,复集贤殿修撰、知梓州,致仕。有《净德集》。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0)

君房下第归至

在在有芳草,处处有青山。
君去与之去,君还与之还。
燕台空骏骨,汉宫摈朱颜。
自古有如此,沉冥且闭关。

(0)

薄暮步溪上见茅舍前桃花盛开

娇靥枝枝破浅红,暮寒无语向春风。
谁来花底多情立,白发如丝一病翁。

(0)

槜李道中二首

卧龙山下听吟松,细雨清明似梦中。
柳荫朱栏三百尺,渴乌犹自泣春风。

(0)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0)

赠孤山道士二首

九霄象简手中擎,岂是闲人爱列卿。
洞里石田春漠漠,有田多与种黄精。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潘良贵 刘彻 王鼎 冯惟讷 程元凤 孙绰 顾景星 丘为 阴铿 高蟾 韩亿 鱼玄机 魏收 孟昶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