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径下崚嶒,亩平得梵宇。
回视若降高,俯睋故高所。
我乃觉其异,此道未足语。
净理了堪悟,胜赏良有因。
不俗(bù sú)的意思:不平凡,出众,不寻常
草虫(cǎo chóng)的意思:指志向不高,能力不强,处于低下地位的人。
而况(ér kuàng)的意思:表示除了前面所说的情况之外,还有更加严重或重要的情况。
梵宇(fàn yǔ)的意思:指宏伟壮丽的庙宇或寺庙。
何异(hé yì)的意思:没有什么不同;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回视(huí shì)的意思:回头看,回顾过去。
今岁(jīn suì)的意思:指当前这一年,特指即将到来的新年。
可人(kě rén)的意思:指人的外貌、气质或性格让人感到可爱、令人喜欢。
空阔(kōng kuò)的意思:广阔无垠,辽阔无边
快晴(kuài qíng)的意思:形容天空晴朗明亮。
来去(lái qù)的意思:表示人或事物的到来和离去。
嶙峋(lín xún)的意思:形容山峰、岩石等高耸、陡峭的样子。
名象(míng xiàng)的意思:指人物的形象或事物的形态非常出众、独特,令人难以忘怀。
能仁(néng rén)的意思:能够行善、有仁爱之心
入山(rù shān)的意思:进入山林
刹那(chà nà)的意思:刹那意为极短的时间,瞬间。
爽异(shuǎng yì)的意思:形容非常惊奇和惊异。
未足(wèi zú)的意思:不够,不足够
异常(yì cháng)的意思:与正常情况不同,超出寻常。
有因(yǒu yīn)的意思:有原因、有缘由。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香界寺的所见所感,展现了深山古刹的独特魅力与自然之美的和谐融合。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路曲折蜿蜒,山径之下是险峻的山峦,而平缓的田地之上却建有佛寺,这种对比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心灵上的震撼。
“回视若降高,俯睋故高所”,诗人从高处俯瞰,仿佛自己正从高处降至低处,又似乎是从低处仰望高处,这种视角的变化,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寓意着人生的起伏与变化。
“能仁泯名象,刹那例浩古”,这里引用佛教中的概念,表达了佛法的超脱与永恒,无论时间如何流转,佛法的精神都是不变的。这种对时间和空间的超越,体现了诗人对佛法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而况昨今岁,夫何异来去”,诗人进一步探讨时间的意义,提出昨天与今天、过去与未来并无本质区别,强调了事物的相对性和时间的无常性。
“我乃觉其异,此道未足语”,诗人感叹于佛法的深奥与独特,认为自己尚未完全理解其中的奥义,表达了对佛法的敬畏和追求。
后半部分,诗人转向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入山爽异常,快晴秋倍新”,进入山中,感受到不同于平日的清爽与愉悦,尤其是秋日的晴朗,更增添了几分清新与生机。
“澄宇豁空阔,虚牖堆嶙峋”,天空显得格外清澈,视野开阔,窗户前堆积着岩石,形象地描绘了山间景象,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宁静与外在世界的和谐统一。
“野鸟声不俗,草虫吟可人”,野鸟的鸣叫虽非人类所能理解,但它们的声音却充满了自然的韵律,让人心旷神怡;草虫的吟唱则更加贴近人心,给人以温暖与亲切的感觉。
“净理了堪悟,胜赏良有因”,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佛法真理的领悟,以及对美好景致的欣赏,认为这一切美好的体验都有其内在的原因,即对佛法的深入理解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佛法的崇敬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索,是一首富有哲思与美感的佳作。
五陵年少风流客,花间开宴春壶碧。
豹胎熊掌罗玳筵,犀箸逡巡万钱值。
绮罗吹香围肉屏,枨枨银甲喧瑶筝。
高烧红蜡作长夜,白日过眼如流星。
可怜气岸如山阜,雨散云飘不能久。
繁华富贵惣如梦,昨日朱颜今白首。
争如芝田野老衣悬鹑,饥撷芝术餐。
芳年新诗日富不厌贫,谓有尧舜为吾君。
少无逸乐老无戚,尺泽自可潜幽鳞。
谁知清溪有鹤不可驯,白云浩荡青林春。
先生堂前白板厨,不藏金玉惟藏书。
牙签免讥手未触,非但目览仍腹储。
我无负郭田二顷,家传经训真菑畬。
虽然未蒙稽古力,脩身慎行端有馀。
汝曹继志当自勉,勿使贻笑金银车。
纵无科目可谋进,诗礼自足光门闾。
当今公卿亦下士,衣冠独许来庭除。
达知诸老固有命,大者凤閤小石渠。
一丁不识人所贱,渐弃笔砚归犁锄。
语言无味面目俗,名胜安肯临其庐。
少陵觅句示宗武,渊明任运责阿舒。
古人训子皆如此,卖金买书非吾疏。
但愿尔辈贤复寿,世世保此安仁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