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和山聪上人觅竹》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从 和 山 聪 上 人 觅 竹 宋 /艾 性 夫 龙 光 长 老 有 大 竹 ,肯 为 东 坡 斫 两 竿 。可 是 孟 郊 家 具 少 ,请 师 分 我 碧 琅 玕 。
- 注释
- 龙光长老:指代一位名叫龙光的高僧或长者。
大竹:高大的竹子。
肯:愿意。
东坡:苏轼的别号,这里可能指代苏轼本人。
斫:砍伐。
可是:转折连词,表示对比。
孟郊:唐代诗人孟郊。
家具少:形容孟郊家境贫寒,财物不多。
请师:请求老师。
碧琅玕:绿色的美玉,这里借指竹子。
- 翻译
- 龙光长老有一棵大竹子,愿意为东坡砍下两根。
但是孟郊家中物资匮乏,请老师分给我那青翠的琅玕竹子。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艾性夫的作品,名为《从和山聪上人觅竹》。诗中描述了龙光长老拥有大竹,并愿意斫两竿给东坡(即苏轼)。但是孟郊家中的器物却很少,因此请求师傅分配一些碧琅玕(一种精美的玉石制品)给自己。
诗中通过对物品的描述,展现了古代文人之间互相赠送礼物、交流情谊的一种文化景象,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渴望。龙光长老的大竹与东坡的交往显示了朋友间的情义,而孟郊家中的贫乏则是对比,突显了物资的匮乏。最后请求师傅分配玉石制品,则体现了一种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智慧导师的尊崇。
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意象,通过具体的物品传达了抽象的情感和社会关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寓斋鼓琴涉意成咏·其一
逸豫谢尘事,廓落鲜馀欢。
丝桐张高秋,绕指鸣哀弹。
急弦无懦响,寡和含凄酸。
咏叹复沉吟,不觉夜向阑。
先民赜忧患,所托匪一端。
当歌发忾叹,闻乐集汍澜。
讵徒伊郁感,知音良独难。
贤圣不可作,惝恍摧心肝。
朱弦何疏越,一唱遗三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