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山有豆叶,因以名其坪。
幸未馨群类,庶可遂其生。
大漠(dà mò)的意思:指辽阔的沙漠或草原上独立的烟尘,形容荒凉、寂寞的景象。
芳洁(fāng jié)的意思:指香气扑鼻,清洁无暇。
何为(hé wéi)的意思:指询问某事物的真正含义或定义。
见知(jiàn zhī)的意思:了解、知晓
匡山(kuāng shān)的意思:指纠正错误、改过自新,使人重新回到正道上来。
群类(qún lèi)的意思:指一群人或事物,表示同一类别、同一性质的集合。
神明(shén míng)的意思:指神灵或神仙,也可用来形容非凡的智慧或超凡的能力。
涕零(tì líng)的意思:泪水流淌而不止
隐没(yǐn mò)的意思:指事物不再显现或存在于视野或人们的注意力范围内。
有时(yǒu shí)的意思:偶尔;间或;有时候
众草(zhòng cǎo)的意思:指草木茂盛的景象,比喻众多人才或众多事物。
中原(zhōng yuán)的意思:指中国北方地区的中心,也泛指中心地带。
纵横(zòng héng)的意思:指能够在各种情况下灵活应对、自如行动的能力或者人物。
这首诗名为《豆叶》,由明代诗人释函可所作。诗中描绘了豆叶生长在匡山的场景,随后将视角转向广阔的大漠,对比之下,豆叶的生长环境显得更加辽阔与自由。诗人通过“物遇各有时”表达了万物生长皆有其时的观点,同时借豆叶的生长抒发了对生命与自然的感慨。
“感兹双涕零”,诗人被豆叶的生长状态触动,不禁流下泪水,表达了对豆叶生命力的敬佩和对自身命运的反思。接着,“中原易见知,芳洁荐神明”,诗人将豆叶与中原的知音相比较,认为豆叶虽生于偏远之地,却能以其芳香洁净之质献于神明,暗喻自己虽身处逆境,仍怀有高尚情操。
最后,“何为弃道途,隐没众草并”,诗人自问为何放弃正道,隐匿于众多杂草之中,表达了对自己过去行为的反省与后悔。而“幸未馨群类,庶可遂其生”,则寄希望于自己还能有所作为,让生命得以延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努力。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豆叶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逆境中寻求自我救赎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