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病已革,不绝仅如丝。
吁天代以身,刲股持作糜。
哀声(āi shēng)的意思:指悲伤或悲痛的声音。
病已(bìng yǐ)的意思:病已是指病情已经好转或病已经痊愈。
彻天(chè tiān)的意思:指事物的影响力或程度极大,无法估量或穿透天际。
得一(dé yī)的意思:得到一件宝贵的东西或成功的机会。
更相(gēng xiāng)的意思:互相,相互
惊号(jīng hào)的意思:惊讶、震惊的表情或声音。
旁人(páng rén)的意思:指除了当事人以外的其他人;也指旁观者或外人。
酸悲(suān bēi)的意思:形容心情悲伤,感觉痛苦、难过。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下令(xià lìng)的意思:指领导或上级发布命令,下达指示。
贤王(xián wáng)的意思:指明君贤明、能治理国家的君王。
相持(xiāng chí)的意思:指双方力量相当,互不相让,僵持不下。
孝理(xiào lǐ)的意思:指尊重父母、孝顺长辈的道理和原则。
言动(yán dòng)的意思:言语和行动
有知(yǒu zhī)的意思:有知表示有知识、有见识、有智慧。
吁天(yù tiān)的意思:形容悲伤、痛苦或愤怒之极。
张目(zhāng mù)的意思:张大眼睛,睁大双眼。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孝子在病重之际,其兄长为了救他,不惜割下自己的肉熬成粥给他食用,最终孝子奇迹般地苏醒过来的故事。诗中充满了对孝行的赞美和对人性光辉的颂扬。
诗的开头“贤王任孝理,下令许迎归”,似乎是在描述一个理想化的社会环境,王侯重视孝道,允许孝子们回归家庭,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孝行的推崇。然而,紧接着的“谁知病已革,不绝仅如丝”两句,笔锋一转,描绘了孝子病情危急的情景,暗示了故事的悲剧性背景。
“吁天代以身,刲股持作糜”是全诗的核心部分,生动地展现了兄长为救弟弟不惜牺牲自我的壮举。这里,“吁天”表达了对上天的祈求,“刲股”则是割肉的意思,“糜”在这里指粥,整个句子形象地描绘了兄长割下自己的一块肉,熬成粥给弟弟食用的情景,展现了兄弟之间深厚的亲情和兄长对弟弟无尽的爱与牺牲精神。
“张目忽能视,言动如有知”两句,描述了弟弟在食用了哥哥的肉粥后,奇迹般地苏醒了过来,甚至能够看到并做出反应,这不仅是身体上的恢复,更是心灵深处感动的体现,象征着亲情的力量超越了生死。
“濒死得一见,惊号更相持”则描绘了弟弟在生死边缘见到哥哥时的激动场景,两人紧紧相拥,共同面对生死的考验,这一幕充满了情感的张力,让人感受到人间真情的温暖。
最后,“哀声彻天地,旁人亦酸悲”两句,不仅表达了孝子和兄长之间的深情厚谊,也通过旁人的反应,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的共鸣,使得整个故事更加感人至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中对孝道的高度重视和对亲情力量的深刻认同,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道德颂扬的作品。
秋风秃林叶,却与鬓生华。
十年长短亭里,落日冷边笳。
飞雁白雪千里,况是登山临水,无赖客思家。
独鹤归何晚,已后满林鸦。
望蓬山,云海阔,浩无涯。
安期玉舄何处,袖有枣如瓜。
一笑那知许事,且看尊前故态,耳热眼生花。
肝肺出芒角,漱墨作枯槎。
山堂晚色,满疏篱寒雀,烟横高树。
小雪轻盈如解舞,故故穿帘入户。
扫地烧香,团栾一笑,不道因风絮。
冰*生砚,问谁先得佳句。
有梦不到长安,此心安稳,只有归耕去。
试问雪溪无恙否,十里淇园佳处。
修竹林边,寒梅树底,准拟全家住。
柴门新月,小桥谁扫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