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藩臣(fān chén)的意思:指在封建社会中依附于君主的地方官员。
敢言(gǎn yán)的意思:指敢于直言不讳,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何曾(hé zēng)的意思:表示事物已经过去,不再存在或不再发生。
季子(jì zǐ)的意思:季子指的是季节的变化,也可指季节之间的过渡时期。
经济(jīng jì)的意思:指社会物质生产、分配、交换以及消费等方面的活动和规律。
误国(wù guó)的意思:指由于错误的决策或行为导致国家受到严重的损害或危机。
相左(xiāng zuǒ)的意思:指意见或观点不一致,相互对立。
意见(yì jiàn)的意思:指对事物或问题所持的看法、主张或建议。
有何(yǒu hé)的意思:询问原因或目的。
- 鉴赏
这首诗以对联形式呈现,巧妙地将曾国藩与左宗棠两位历史人物进行对比与戏谑。通过对“季子”、“与吾意见大相左”、“藩臣多误国”、“问伊经济有何曾”等语句的运用,诗人表达了对这两位杰出人物的不同看法和评价。
“季子敢言高”,借用“季子”这一典故,暗指曾国藩敢于直言,不畏权贵,其勇气和胆识值得赞扬。“与吾意见大相左”,则指出左宗棠与自己观点不同,暗示了对左宗棠某些行为或决策的批评。
“藩臣多误国”,是对当时许多地方官员因种种原因导致国家治理不佳的普遍现象的感慨,同时也暗含对曾国藩和左宗棠两位能臣在乱世中力挽狂澜的肯定。而“问伊经济有何曾”,则是对左宗棠在经济管理方面的质疑,显示出对左宗棠在处理国家经济事务时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的担忧。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戏谑的手法,既展现了对两位历史人物的深刻洞察,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治理、人才选拔以及个人品行的独到见解。在清末动荡的背景下,这样的对比不仅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也蕴含了对国家未来的深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和王司马折梅寄京邑昆弟
离别念同嬉,芬荣欲共持。
独攀南国树,遥寄北风时。
林惜迎春早,花愁去日迟。
还闻折梅处,更有棣华诗。
潼关镇国军句覆使院早春寄王同州
胡寇尚未尽,大军镇关门。
旌旗遍草木,兵马如云屯。
圣朝正用武,诸将皆承恩。
不见征战功,但闻歌吹喧。
儒生有长策,闭口不敢言。
昨从关东来,思与故人论。
何为廊庙器,至今居外藩。
黄霸宁淹留,苍生望腾鶱。
卷帘见西岳,仙掌明朝暾。
昨夜闻春风,戴胜过后园。
各自限官守,何由叙凉温。
离忧不可忘,襟背思树萱。
送张献心充副使归河西杂句
将门子弟君独贤,一从受命常在边。
未至三十已高位,腰间金印色赭然。
前日承恩白虎殿,归来见者谁不羡。
箧中赐衣十重馀,案上军书十二卷。
看君谋智若有神,爱君词句皆清新。
澄湖万顷深见底,清冰一片光照人。
云中昨夜使星动,西门驿楼出相送。
玉瓶素蚁腊酒香,金鞭白马紫游缰。
花门南,燕支北,张掖城头云正黑,送君一去天外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