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建士谢旿二首·其二》全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柴门(zhài mén)的意思:指贫苦人家的门户。比喻贫困、卑微的家庭。
大颠(dà diān)的意思:指事物发生巨大的变动或变化。
屐齿(jī chǐ)的意思:形容走路时脚步轻盈,如屐齿般声音微小。
历历(lì lì)的意思:清晰明了,如实详细。
莓苔(méi tái)的意思:指草木生长茂盛的样子。
三宿(sān xiǔ)的意思:连续三天不离开某地
挑灯(tiǎo dēng)的意思:指夜间不睡觉,继续工作或学习。
小谢(xiǎo xiè)的意思:小谢指的是对别人的帮助心存感激之情,表达感谢之意。
幽人(yōu rén)的意思:指隐居在深山幽谷中的人,也可用来形容生活在孤独、寂静环境中的人。
- 注释
- 幽人:隐士。
柴门:简陋的木门。
大颠:大颠和尚(唐代高僧)。
偈:佛教中的短诗或教诲。
小谢:谢眺(南朝诗人)。
襆被:被子。
三宿:住了三个晚上。
挑灯:点燃油灯。
历历:清晰可见。
- 翻译
- 偶尔有隐士来访,我才打开柴门。
大颠和尚留下禅语离去,小谢诗人则带着诗篇前来。
我嫌褥被只睡了三宿就离开,夜里点灯反复阅读那上百遍的诗篇。
唯有那双木屐的痕迹,清晰地留在青苔之上。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清高脱俗的隐居生活。诗人在深山中偶尔接待来访之客,柴门久未打开,显得十分寂寞。而"大颠留偈去,小谢袖诗来"则表明诗人与友人的交流方式,他们或是通过留下偈语,或是在袖中携带诗篇进行精神上的沟通。"襆被嫌三宿,挑灯读百回"强调了诗人对书籍的珍爱和对知识的渴望,即使在简陋的被褥中也要反复阅读。
最后两句"惟应双屐齿,历历在莓苔"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山间小径上行走的情景,那种步履不停,沉浸于自然之美的状态,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自由。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物质世界的超然。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