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薄俗(báo sú)的意思:指言谈、行为轻浮、庸俗不雅。
放灯(fàng dēng)的意思:指放照明灯,也比喻揭发真相、曝光事实。
归来(guī lái)的意思:返回原处或归还原处。
可怜(kě lián)的意思:
[释义]
(1) (形)基本义:值得怜悯。
(2) (动)怜悯。
(3) (形)(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构成]
动宾式:可|怜
[例句]
可怜的孩子。(作定语)不能可怜人。(作谓语)知识贫乏得可怜。(作补语)空巷(kōng xiàng)的意思:空无一人的街巷,形容荒凉冷落。
朴散(piáo sàn)的意思:简朴而散漫,指言行举止朴素随意。
牵丝(qiān sī)的意思:指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纽带,互相关心,互相牵挂。
如今(rú jīn)的意思:指现在,表示当前的时间或情况。
无人(wú rén)的意思:没有人,没有人照料或管理的状态
偃师(yǎn shī)的意思:指放下武器,停止战斗。也可引申为停止争斗,和解。
一老(yī lǎo)的意思:指一个人年纪很大,年老体弱。
游女(yóu nǚ)的意思:指流浪在外的女子,多用来形容行踪飘忽、无固定居处的女性。
烛光(zhú guāng)的意思:指微弱的光亮或微小的希望。
诸君(zhū jūn)的意思:诸君是一种敬称,用来称呼多人,表示对众人的尊重和礼貌。
- 注释
- 空巷:指街道上空无一人。
嬉:玩耍,游戏。
眠初觉:刚刚睡醒。
棚上诸君:棚顶上的人们。
游女:外出游玩的女子。
坠珥:失落的耳环。
邻翁:邻居老人。
朴散:质朴风俗的消散。
渠罪:他们的过错。
偃师: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这里比喻风气的兴起。
- 翻译
- 空巷无人尽外出游玩,烛光闪烁如同元宵节时。
山中的老者刚从沉睡中醒来,棚顶上的众人还不知热闹何时开始。
游荡的女子寻找失落的耳环,邻居老人看完后感叹世事变迁。
可惜质朴的传统不再,这并非他们的过错,如今浅薄的风气像多少个偃师(古代传说中的巧匠)一样兴起。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偏远山中古庙里举行的优伶(类似于现在的话剧或戏曲表演)活动的情景。诗人通过生动的笔触,将听众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环境之中。
"空巷无人尽出嬉,烛光过似放灯时。" 这两句描写了夜幕降临,街巷变得空旷,只剩下优伶表演者的欢声笑语和蜡烛跳动的光影,如同节日里放灯一样热闹。
"山中一老眠初觉,棚上诸君闹未知。" 这两句写的是山中的一个老者刚刚入睡,而庙宇中的表演者们却还在继续他们的戏剧活动,他们对此一无所知。
"游女归来寻坠珥,邻翁看罢感牵丝。" 游女可能是指观众中的一位女子,她回家时不小心丢失了耳环,而邻居的老人看过表演后,感慨万分,情感受到深深触动。
最后两句 "可怜朴散非渠罪,薄俗如今几偃师。" 表达了诗人对当世风俗的某种哀叹和不满,可能是觉得优伶艺术虽然受人喜爱,但在社会上并未得到应有的尊重。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场景描写,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同时也反映出宋代民间文化活动的丰富多彩。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