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日晓起与有开》
《秋日晓起与有开》全文
明 / 伍瑞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露气澄清晓,疏凉足好秋。

鸟兼霜叶度,溪入径花流。

仆懒从辞客人闲倚楼

知君有新兴,吟眺水西头。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澄清(chéng qīng)的意思:指通过解释、证明等方式来消除误解或疑虑,使事情变得清楚明了。

辞客(cí kè)的意思:指能言善辩、善于辞令的人。

露气(lù qì)的意思:指露出真情实感,表露内心的情感或态度。

人闲(rén xián)的意思:指人们在无事可做、没有工作或业务的时候,感到闲散无聊。

疏凉(shū liáng)的意思:指凉爽、清凉。

霜叶(shuāng yè)的意思:形容秋天的寒冷。

水西(shuǐ xī)的意思:指水流向西,意味着水势逆流、逆境或逆天而行。

西头(xī tóu)的意思:西头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方向或位置向西。也可以表示事物的起点或边界。

倚楼(yǐ lóu)的意思:指倚靠在楼上,观察、观望或思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清晨的宁静与美丽。首句“露气澄清晓”以露珠的清澈透明,象征着清晨的清新与纯净,为整幅画面定下了清冷而明亮的基调。接着,“疏凉足好秋”则点明了秋天特有的凉爽,让人感受到季节更替带来的独特魅力。

“鸟兼霜叶度”一句,通过鸟儿穿越霜叶的场景,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也暗示了秋天特有的景象——霜叶满林,色彩斑斓。而“溪入径花流”则将视线转向溪流,溪水潺潺,似乎携带着花瓣一同流淌,营造出一种流动的美感和生机。

“仆懒从辞客,人闲漫倚楼”两句,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懒散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反映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倚楼远眺,既是对自己闲适生活的写照,也是对周围美好景色的欣赏。

最后,“知君有新兴,吟眺水西头”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共同欣赏美景的期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秋日清晨的独到见解和深深喜爱。

作者介绍

伍瑞隆
朝代:明

伍瑞隆(一五八五 — 一六六六),字国开,号铁山,晚号鸠艾山人。香山(今中山)人。弱冠补弟子员。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解元。明思宗崇祯十年(一六三七)副榜。初授化州教谕,修《高州府志》,以信史称,擢翰林院待诏,迁户部主事,再迁员外郎,管仓场。十五年,任河南大梁兵巡道,旋署藩臬两司。谢病归。南明绍武帝立,拜太仆寺正卿。明亡,隐居邑之鸠艾山中。卒年八十二。善诗书画,有《临云集》、《辟尘集》、《少城别业近草》、《鸠艾山人赋》等。清康熙《香山县志》卷七、清乾隆《香山县志》卷六有传。
猜你喜欢

满江红.贺曹掌公秋捷仍用前韵

老尽诗人,吴与越、惟君杰出。

人都羡、家风华贵,文澜绮密。

三世金莲学士烛,一门银管湘东笔。

看来春、骏马蹴长楸,千千匹。仆老矣,身空漆。

卿健者,怀吞日。记酒行以往,玉温而栗。

学圃条丰君掇杏,砚田殖落余锄术。

拟蔗竿、变技学曹公,穿杨术。

(0)

蓦山溪.禊日感旧.悼远公也

去年上巳,正值春阴候。

千古艳兰亭,况岁是、重逢癸丑。

濛濛烟艇,小泊画溪东,林花溜,溪花皱,雨湿春衫袖。

今年上巳,满眼花如绣。

又到去年春,只少个、人儿携手。

虽然无雨,难道是晴天,淋漓久,非关酒,依旧春衫透。

(0)

下水船.暮次丹阳宿周丹申斋中同汤谷宾夜话

风吼庱亭树,曛黑难投逆旅。

径诣君家,呼酒喃喃尔汝。此间路。

一派涛轰沙莽,几阵烟凄风苦。

凭栏顾,霸气荒终古。笑问寄奴何处。

若为吾歌,吾为若拍张舞。天将曙。

起扫车箱冰花,争火仆夫寒语。

(0)

醉春风.春暮

红老莺偏趁,绿暗窗难认。等閒飏起楝花风,闷。闷。

闷。妆阁凭殷,舞衫叠黦,玉钗敲璺。

不放东皇闰,权取榆钱赆。送春暂去几时归。问。问。

问。明岁新年,水边郭外,候伊来信。

(0)

蝶恋花.魏里钱尔斐先生向有四月蝶恋花戏字韵词病中偶次其韵并索蘧庵珍百竹逸云臣和八首·其四

四月荆南春去矣。点点花飞,别我弹红泪。

所幸东街连古寺,木香莺粟还堆砌。

汲水浇花心暗喜。小啜龙团,管甚人间世。

更上危巢探鹊子,老来爱与群儿戏。

(0)

虞美人.吴门春暮重见杨枝

千丝万缕隋堤柳,往事思量否。

杨花飞雪暮春时,又向专诸巷口见杨枝。

酒旗漾在皋桥下,醉杀休论价。

半襟鹃血染东风,可似尚书筵畔舞衣红。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傅伯成 刘清之 冯桂芬 唐文治 佛图澄 曹叔远 陈东甫 郑絪 陈去病 胡旦 王季烈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