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宾筵(bīn yán)的意思:指宴会、宴请客人的场合。
承平(chéng píng)的意思:指国家或地区处于和平稳定的状态
风化(fēng huà)的意思:指人的品德、行为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变坏,失去原有的纯洁和正直。
敷陈(fū chén)的意思:详细阐述、陈述清楚
间作(jiàn zuò)的意思:指农田中两种或多种农作物在同一块土地上交错种植。
讲堂(jiǎng táng)的意思:指讲学的地方或讲学的形式。
礼数(lǐ shù)的意思:指对待他人应该按照规定的礼仪互相往来,表示互相尊重和关心。
平日(píng rì)的意思:指平常、日常,表示平时的状态或行为。
儒官(rú guān)的意思:指学识渊博、道德高尚的官员或学者。
盛典(shèng diǎn)的意思:盛大的庆典或仪式。
笙歌(shēng gē)的意思:形容热闹喜庆的场面或景象。
胜会(shèng huì)的意思:指在比赛、竞争或较量中获胜的机会或时刻。
声音(shēng yīn)的意思:指声音洪亮、响亮。
圣朝(shèng cháo)的意思:指盛世,尤指指一个国家或朝代的治理繁荣昌盛。
四海(sì hǎi)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广阔的天地。也表示四面八方、各个地方。
陶唐(táo táng)的意思:形容人放荡不羁,不拘小节。
无德(wú dé)的意思:指没有道德、没有品德的人。
遐方(xiá fāng)的意思:指遥远的地方或远方的方向。
兴盛(xīng shèng)的意思:指事物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的状态。
秩秩(zhì zhì)的意思:秩序井然,有条不紊。
自惭(zì cán)的意思:感到自愧不如
俎豆(zǔ dòu)的意思:指古代祭祀时摆放在祭坛上的肉食和豆子,比喻人们为了争夺利益而互相争斗。
作声(zuò shēng)的意思:指发出声音或表达意见。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乡饮酒礼的盛况,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和谐与文化的繁荣。诗人陈琏以“欣逢四海承平日”开篇,表达了对国家安定、四海升平的美好祝愿。接着,“秩秩宾筵列讲堂”,描绘了宾客满座、礼仪井然有序的场景,体现了教育与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总谓圣朝兴盛典,要令风化遍遐方”,诗人进一步强调了朝廷举办此典礼的目的,即通过弘扬正统文化和礼仪,使良好的风尚传播至四方,影响整个社会。接下来,“笙歌间作声音美,俎豆敷陈礼数详”,生动地描绘了典礼上的音乐与仪式之美,以及礼仪的严谨与详尽,展现了古代中国社会对礼仪的重视和追求。
最后,“我忝儒官叨胜会,自惭无德颂陶唐”,诗人谦逊地表示自己作为儒官,有幸参与如此盛大的典礼,但深感自己的德行不足,无法像古代圣贤一样颂扬美好的时代。这既是对自身能力的谦虚评价,也是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乡饮酒礼的庄严与美好,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以及对于自身道德修养的深刻反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白云楼歌四叠次文质韵·其四
玉山盘盘窈且深,中有楼兮居山心。
白云不断护岩壑,下与梧竹连秋阴。
天风吹云夜开牖,城上乌啼击刁斗。
芒砀长途断白蛇,上蔡东门叹黄狗。
主人醉坐阑干里,云影时看酒中起。
赏春不折背岩花,烹茶自汲当门水。
战国纷纷竞挽戈,纵横辩口誇隋何。
黄钟不作大雅调,五弦谩尔张云和。
君不见水上浮萍元柳絮,也趁桃花流水注。
不似白云日日閒,只伴幽人在山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