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绠徒就深,倾碗辄生黖。
犹嫌污庖湢,久虑损肠胃。
卑湿(bēi shī)的意思:卑微、谦虚、谦逊
不为(bù wéi)的意思:不关心,不理会
不辞(bù cí)的意思:不顾、不避。
卜居(bǔ jū)的意思:预测未来并居住
肠胃(cháng wèi)的意思:肠胃指人体的消化系统,引申为指一个人的胃口、消化能力、承受力等。
朝参(zhāo cān)的意思:指朝廷官员上朝参拜皇帝。也用来形容恭敬地拜见长辈或上级。
辞劳(cí láo)的意思:辞去职务或辞职,不再劳累工作。
调符(diào fú)的意思:
用以分别字音声调的符号。
粪壤(fèn rǎng)的意思:粪壤指的是肮脏、恶劣的环境或条件。比喻境况恶劣,不宜居住或发展。
高轩(gāo xuān)的意思:指高楼大厦的楼顶。
供役(gòng yì)的意思:供役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供养和服役。表示供给他人生活必需品并为他人服务。
国门(guó mén)的意思:指国家的边境或国界。
汉阴(hàn yīn)的意思:汉阴是一个古代地名,用来形容一个地方阴暗、寒冷。
何啻(hé chì)的意思:不亚于、不逊色于
郇瑕(huán xiá)的意思:指人的美德或品行受到了极高的赞扬和称赞。
汲绠(jí gěng)的意思:汲绠是一个古代成语,意思是用绳子从井里汲水,比喻勤奋努力,不辞辛苦。
泾渭(jīng wèi)的意思:形容事物之间差别极大,互不相通。
龙团(lóng tuán)的意思:指人们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形成强大的力量。
陋巷(lòu xiàng)的意思:指狭窄、破旧、不起眼的巷道或街道,也比喻贫穷、落后的环境。
露华(lù huá)的意思:指春天到来,大地上的花朵开始绽放。
缅怀(miǎn huái)的意思:怀念并表达对逝去的人或事物的敬意和思念。
泥涂(ní tú)的意思:比喻言辞低下,不堪入目。
盆盎(pén àng)的意思:形容容器中装得很满或很多。
蓬门(péng mén)的意思:指草屋的门,比喻贫苦的家庭。
瓶笙(píng shēng)的意思:形容人无所事事,闲散无聊。
穷汉(qióng hàn)的意思:指贫穷的人。
染指(rǎn zhǐ)的意思:被牵连、被波及
湿下(shī xià)的意思:指人的心情或情绪低落、沮丧。
时既(shí jì)的意思:表示时间已经过去,事情已经发生。
水城(shuǐ chéng)的意思:指城市周围有河流、湖泊等水域环绕的城市。
夙期(sù qī)的意思:指长时间的期待或等待。
瑕恶(xiá è)的意思:指微小的缺点或错误。
下流(xià liú)的意思:指言行卑鄙下流,品德低劣,毫无廉耻。
炎蒸(yán zhēng)的意思:形容天气炎热,闷热潮湿。
易牙(yì yá)的意思:易牙是一个古代音乐家的名字,该成语指的是音乐技艺高超,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一时(yī shí)的意思:一小段时间内,暂时的。
置驿(zhì yì)的意思:置驿指的是安排驿站,驿站是古代的一种交通设施,用于更换马匹、休息和交接信件。在成语中,置驿表示安排好驿站,使交通畅通。
高轩过(gāo xuān guò)的意思:指高官显贵过问或经过某个地方,使人感到威风凛凛。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井水咸苦的无奈与渴望得到清甜井水的心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首句“卜居在陋巷,粪壤日蒙”,点明了居住环境的简陋,粪土堆积,暗示了生活的艰辛。接着,“易觏郇瑕恶,几穷汉阴溉”两句,通过对比郇瑕(一种质地坚硬的石头)的恶劣与汉阴(水源)的匮乏,表达了对生活环境的不满。
“炎蒸积秽腾,卑湿下流汇”描绘了环境的潮湿与污染,进一步强调了居住条件的恶劣。“汲绠徒就深,倾碗辄生黖”则通过汲水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水质的不佳,即使深挖井水,也难以避免水质问题。
“犹嫌污庖湢,久虑损肠胃”表达了对水质污染的担忧,担心长期饮用会损害健康。“井水城南称,评第国门贵”对比了城南井水的优质与国门井水的昂贵,突出了对清甜井水的渴望。
“调符不辞劳,置驿讵言费”表明了诗人愿意付出努力和成本,获取优质井水的决心。“蹇骑摈朝参,供役代屦屝”描述了诗人为了获取井水,不惜放弃官场活动,甚至改变日常穿着,体现了对生活质量的重视。
“夙期借乘谊,不为求车讳”表达了诗人希望借助他人之力,获取井水的愿望,并非因为吝啬而拒绝。“盆盎数里致,捆载一时既”描绘了运送井水的过程,虽然路途遥远,但最终得以实现。
“论品绝贪廉,染指辨泾渭”通过品评井水的品质,强调了对纯净水质的追求。“露华蝉吸清,泥涂豕涤”通过自然界的生物饮水,进一步强调了清甜井水的珍贵。
“缅怀桑苧经,何啻易牙味”引用古代典故,表达了对清甜井水的渴望如同古代名厨易牙的美味佳肴。“笋笼开龙团,蓬门静雀罻”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井水带来的宁静与美好。
最后,“愿迟高轩过,同听瓶笙沸”表达了诗人期待有人能带来清甜井水,共同享受其带来的欢愉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以及对清甜井水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下人们对于改善生活环境的迫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