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笔下(bǐ xià)的意思:指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或刻画。
春秋(chūn qiū)的意思:指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更迭。
高山(gāo shān)的意思:高大的山峰,喻指高度、水平、境界等方面达到极点。
荒凉(huāng liáng)的意思:荒凉指的是地方荒无人烟,景象凄凉寂寞。
旧事(jiù shì)的意思:指过去的事情或旧时的消息。
考亭(kǎo tíng)的意思:指对人的品德、能力进行评判和考察。
林幽(lín yōu)的意思:指树木茂密、环境幽静的林木。也用来形容环境清幽、宁静。
祠宇(cí yǔ)的意思:祠宇是指供奉神灵或祖先的庙宇,引申为家族或家庭的住宅。
万古(wàn gǔ)的意思:指永远、永久、万世不变。
箫鼓(xiāo gǔ)的意思:指音乐声,也用来比喻欢乐的场面。
仰止(yǎng zhǐ)的意思:仰望并向上仰视,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物的极高敬意和崇拜。
一道(yī dào)的意思:指同一方向或同时发生的事物。
迎神(yíng shén)的意思:迎接神灵的到来,表示恭敬、敬畏和虔诚。
中空(zhōng kōng)的意思:空洞无物,没有实质内容或内在价值。
诸葛(zhū gě)的意思:指智谋超群、才智出众的人。
竹林(zhú lín)的意思:指隐居山林、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自脩(zì xiū)的意思:自己修养自己,自我修身。
高山仰止(gāo shān yǎng zhǐ)的意思:指对于高尚的品德或者伟大的事物产生敬仰之情。
-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邵宝所作,名为《精舍奉安忠定祠》。邵宝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祠堂的环境与历史氛围,展现了对先贤的敬仰之情。
首联“七载蘋蘩也自脩,听松庵外竹林幽”,开篇即以“七载”点出时间跨度,暗示祠堂历经多年仍保持修缮,显示出对先贤的长久纪念。接着“听松庵外竹林幽”描绘了一幅静谧的自然景象,松庵之外,竹林环绕,营造出一种肃穆而宁静的氛围。
颔联“高山仰止今祠宇,旧事荒凉某水邱”,进一步深化主题。通过“高山仰止”这一典故,表达了对先贤品德的崇敬和追思。祠宇如今依旧屹立,而旧日的水邱则显得荒凉,对比之下,更显出祠堂的庄重与历史的沧桑。
颈联“诸葛表中空汉贼,考亭笔下有春秋”,巧妙地引用了诸葛亮和朱熹的事迹,前者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后者则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这两句诗意在强调,尽管历史人物或有争议,但他们的贡献和思想价值依然被后人铭记,如同“诸葛表”和“考亭笔”一样,成为历史长河中的重要篇章。
尾联“共看箫鼓迎神地,一道清泉万古流”,将祠堂的祭祀活动与自然景观相结合,描绘了一幅和谐共生的画面。箫鼓之声与清泉之流,共同构成了祭祀的背景音乐,象征着对先贤的敬仰之情跨越时空,永远流传。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祠堂环境、历史人物以及祭祀活动的描绘,展现了对先贤的深切缅怀和对历史文化的尊重,语言凝练,情感深沉,是一首富有哲思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栽牡丹
携锄庭下斸苍苔,墨紫鞓红手自栽。
老子龙钟逾八十,死前犹见几回开。
送曾学士赴行在
二月侍燕觞,红杏寒未坼。
四月送入都,杏子已可摘。
流年不贷人,俯仰遂成昔。
事贤要及时,感此我心恻。
欲书加餐字,寄之西飞翮。
念公为民起,我得怨乖隔。
摇摇跂前旌,去去望车轭。
亭鄣郁将暮,落日澹陂泽。
敢忘国士风,涕泣效臧获。
敬输千一虑,或取二三策。
公归对延英,清问方侧席。
民瘼公所知,愿言写肝膈。
向来酷吏横,至今有遗螫。
织罗士破胆,白著民碎魄。
诏书已屡下,宿蠹或未革。
期公作医和,汤剂穷络脉。
士生恨不用,得位忍辞责。
并乞谢诸贤,努力光竹帛。
拄杖歌
道人四壁空无有,一炷清香闲袖手。
床边独有拄杖子,疾病相扶真我友。
禅房按膝秋听雨,野店敲门莫赊酒。
畏途九折历欲尽,世上谁如君耐久。
老矣更踏千山云,何可一日无此君。
归来灯前夜欲半,露柱说法君应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