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虽眠睫不交,愁窗人寂灯无膏。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悲笳(bēi jiā)的意思:形容悲伤哀怨的笛声。
北斗(běi dǒu)的意思:指北斗星,比喻坚定不移的方向或者引导。
晨光(chén guāng)的意思:晨光指早晨的阳光,也用来比喻新的希望和美好的前景。
出山(chū shān)的意思:离开山林,进入社会活动;指人从隐居状态中走出来,重新投入社会。
寒蛩(hán qióng)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的声音凄凉,寒冷无声。
江南(jiāng nán)的意思:江南是指中国南方的江苏、浙江一带,也用来形容美丽的南方风景。在成语中,江南多指江苏、浙江一带的地域。
老人(lǎo rén)的意思:指年纪大的人,尊称老年人。
鸣金(míng jīn)的意思:比喻发出警报或动员令。
蓬蒿(péng hāo)的意思:指草木茂盛的样子,也形容人的头发茂盛。
睥睨(bì nì)的意思:高傲地俯视、轻视别人。
骚骚(sāo sāo)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过于娇柔、细腻、娇媚。
夜深(yè shēn)的意思:指夜晚时间已经很深,表示时间已经很晚了。
月影(yuè yǐng)的意思:指月光下的影子,比喻不真实、虚幻的事物。
振翼(zhèn yì)的意思:振翼意为鸟儿振动翅膀飞翔,比喻事物兴盛发展或人才得到施展。
- 注释
- 寒蛩:秋天的蟋蟀。
骚骚:形容声音嘈杂。
蓬蒿:野生的艾草或杂草。
眠:睡觉。
睫:眼睫毛。
愁窗:忧郁的窗户。
灯无膏:灯火已残,没有油了。
荒城:废弃的城市。
金:古代夜间报时的金属器具。
睥睨:形容居高临下或傲视。
北斗:指北斗七星。
挹:汲取。
悲笳:悲哀的胡笳声。
老鸡号:老母鸡啼叫。
晨光:清晨的阳光。
开泬寥:照亮空旷。
- 翻译
- 秋虫振动翅膀声嘈杂,深夜月光洒在乱草丛中。
老人虽然睡着了,但睫毛却紧闭着,室内寂静,灯火已残缺无油。
荒废的城墙上,传来金柝声,高高在上,北斗星下,汲取着江南的涛声。
悲伤的胡笳声响起三次,老母鸡也跟着啼叫,清晨的曙光穿透山峦,照进空旷的天地。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深人静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开篇“寒蛩振翼声骚骚”生动地捕捉了蛐蛐在寒冷夜晚扇动翅膀所发出的连绵声音,这种声音往往容易引起人的共鸣,尤其是在静谧的夜晚,更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凄凉。紧接着,“夜深月影在蓬蒿”则描写了清冷的月光洒落在杂乱的草丛之中,这种景象不仅增加了一种幽深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孤独。
“老人虽眠睫不交”这句表达了诗人即使在睡梦中也无法与外界建立联系,内心的忧愁和孤独感是如此深重,以至于连梦境都无法融入现实世界。接着,“愁窗人寂灯无膏”则更进一步地描绘了诗人夜不能寐的心情,那盏灯不仅照亮了屋内的空间,也映射出了诗人的心湖,尽管如此,心中的忧愁却始终无法被驱散。
“荒城鸣金睥睨高”中,“荒城”二字传达了一种历史的沧桑与废弃,而“鸣金”则是古代边塞上报警用的铜器,这里可能象征着某种警告或者召唤,结合“北斗下挹江南涛”,诗人似乎在通过这种声响来表达自己对于远方故土的思念之情。北斗星是古代导航的重要参考,而这里则被用来指引诗人心中的方向,江南涛可能代表了诗人的家乡或内心所向往的安稳之地。
“悲笳三奏老鸡号”中,“悲笳”一词已充分表达了一种哀伤的情绪,而“三奏”则可能暗示着一种反复和深沉的忧思,老鸡的叫声在这里象征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凋零。最后,“晨光出山开泬寥”则是对一个新日出的描绘,晨光的到来驱散了夜的阴霾,但诗人却用“泬寥”来形容这种光明,似乎在暗示一种不确定和模糊,这与整首诗的氛围相呼应。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孤独、忧愁以及对远方故土的深切思念。诗中充满了对现实的反思和内心世界的情感流露,是一篇深情而又哀婉的作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