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全文
- 注释
- 登坛:登上讲坛,比喻取得显赫地位。
冠群雄:超越众人,成为领袖。
钟室:形容紧张或慌乱的气氛。
仓皇:慌张、惊慌失措。
念蒯通:想起蒯通,古代智者,此处指寻求对策。
能用能诛:既有用人之才又有执法之能。
计策:策略或计划。
嗟君:感叹你,对某人的惋惜。
终自愧:最终感到惭愧。
萧公:可能指的是历史上某个有类似经历的人物,此处表示遗憾的榜样。
- 翻译
- 登上讲坛一天就超越众人,面对紧张局势想起蒯通的智谋。
既能施展才能又能执行惩罚,但谁能料到你的结局会像萧公般遗憾。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耒创作的,题目为《韩信》,诗中表现了对古代名将韩信的赞美和同情。全诗仅四句,却极富深意,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展现出韩信的英勇与悲剧。
“登坛一日冠群雄”,此句描绘韩信在短时间内便显露出杰出的军事才能,超越了众多英雄。这里的“登坛”指的是古代将领登上战场或军事会议的地方,“冠群雄”则是比喻他成就非凡,超过了许多勇猛的人物。
“钟室仓皇念蒯通”,这句诗表达了韩信被刘邦所疑忌,遭到不公待遇的悲惨情境。古代将领有时会在钟室中议事,“仓皇”形容局势紧张,“念蒯通”则是指韩信怀念历史上的忠臣蒯通,这暗示了他对忠诚与忠心的渴望和无奈。
“能用能诛谁计策”,这句强调韩信才能出众,既能用于战场上也能在朝堂之上施展才智,但最终仍被刘邦所害。这里的“谁计策”意味着即便是有谋略的人,也难逃韩信的命运。
“嗟君终自愧萧公”,诗中最后一句表达了对韩信遭遇的哀叹和悲悯,认为他最终仍感到自责与遗憾。萧何是西汉初年著名的谋士,被视为理想的政治家,而这里将其与韩信相提并论,是在强调韩信即便在被害后,也未能得到应有的尊重。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暗示的手法,展现了古代名将韩信的英勇、悲剧以及他在历史上的复杂地位。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赐明瑞
世胄更勋戚,少年能老成。
从军俾习事,屡战得英声。
适以狂狙遁,因将劲旅征。
欲遮先信漏,不舍竟踪横。
地利彼虽擅,人和我实勍。
骑惟九百到,贼乃数千迎。
少卒胜其众,勇还济以诚。
勖哉俘二竖,卫霍逊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