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寻岩下迹,猿鸟送馀春。
《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其六十七理公岩》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晋代的一位胡僧在山中开山立业的场景,以及后世对这位先贤的追忆。首句“晋代胡僧理,开山第一人”点明了人物身份与功绩,暗示了其在佛教传播与山林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接着,“欲寻岩下迹,猿鸟送馀春”则通过自然界的生动景象,如猿猴、飞鸟与春天的余晖,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氛围,仿佛引领读者穿越时空,亲临现场感受那份历史的沉淀与自然的和谐。
整体而言,此诗不仅赞颂了古代僧人的开拓精神与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也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生命美好的向往。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具历史感又富含诗意的画面,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念奴娇
相逢草草,共吟诗、同醉杯中之物。
评论三王讥五霸,谈辩喧哗邻壁。
敲缺唾壶,击残如意,妙语飞华雪。
无能为也,如何对此三杰。
看取东野诗成,南昌书就,奈征车催发。
后夜山深何处宿,红豆寒灯明灭。
一老堪怜,两生未起,应念星星发。
风传佳话,花村无犬惊月。
满江红·其二
万古灰飞,算何用、黄金满屋。
吾老矣,几番重九,几杯醽醁。
此日登临多恨别,明年强健何由卜。
且唤教、儿女逐人来,寻黄菊。苹已白,枫犹绿。
鲈已晚,橙初熟。叹人间何事,稍如吾欲。
五柳爱寻王母使,三闾好作湘妃曲。
向飘风、冻雨返柴扉,骑黄犊。
水调歌头·其六客有言存心者,未得其序,因赋
欲觅存心法,当自尽心求。
此心尽处,豁地知性与天侔。
行尽武陵溪路,忽见桃源洞口,渔子舍渔舟。
输与逃秦侣,绝境几春秋。举全体,既尽得,要敛收。
勿忘勿助之际,玄牝一丝头。
君看天高地下,中有鸢飞鱼跃,妙用正周流。
可与知者道,莫语俗人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