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冬至日独游吉祥寺》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是(bú shì)的意思:表示否定、不属实或不符合实际

夫子(fū zǐ)的意思:夫子是指古代中国的儒家学者,也可以泛指学者、老师。

井底(jǐng dǐ)的意思:指人境地低微,生活贫困,无法自拔。

枯荄(kū gāi)的意思:指干瘪、枯槁无生气的草木,比喻人的精神或才能衰退、失去生机。

微阳(wēi yáng)的意思:微弱的阳光。形容阳光微弱、光线不足。

萧萧(xiāo xiāo)的意思:形容风声、树叶等发出的声音,也可形容草木凋零、寂静无声。

雨湿(yǔ shī)的意思:指雨水浸湿,形容雨水很大,湿度很高。

注释
井底:指深井底部。
微阳:微弱的阳光。
回未回:来回波动或尚未完全恢复。
萧萧:形容风雨声凄凉。
寒雨:寒冷的雨水。
湿:打湿。
枯荄:干枯的草根。
何人:谁人,指何人。
更似:更像。
苏夫子:指宋代文人苏轼,以其风雅闻名。
不是花时:不是花开的季节。
肯:愿意。
独来:独自前来。
翻译
井底的微弱阳光似乎在回返,又似乎还未完全回来,
秋雨萧瑟,打湿了干枯的草根。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所作,名为《冬至日独游吉祥寺》。诗中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独自游历时的心境。

“井底微阳回未回”,这里的“井底微阳”形象生动,通过井水的反射来描写冬日阳光的微弱与温暖。诗人巧妙地运用这一意象,传达出一种期待和希望,虽然阳光尚未完全回归,但它的到来已经给寒冷的世界带来了生的气息。

“萧萧寒雨湿枯荄”,这句话通过对寒雨和枯荄的描写,营造了一种萧瑟的冬日景象。枯荄,即干枯的野草,这里的“湿”字生动地展示了雨水对大自然的滋润,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寂寞。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这里,苏轼自比为“苏夫子”,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独立不羁的生活态度。他不在乎外界的繁华,只是在不被世人所注意的时候,独自前往吉祥寺。诗句中透露出一种与世无争、淡泊明志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苏轼在冬至这一特殊时节中的孤独与超脱,也体现了他那种不随波逐流、自有定见的人生态度。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有感

退之传毛颖,步骤过迁固。

当时不入眼,怪笑且惊怖。

柳州极不平,裁书细说喻。

浮云蔽两曜,凭虚亦暂驻。

何伤黄道行,终古元气聚。

呜呼古今一,吾其秘缃素。

(0)

读刘太真碑

衮衣华藻刻坚珉,下马来寻剥藓痕。

断画岂如弦可续,阙文犹冀石能言。

鬣村故址今仍在,螭首遗踪碎莫存。

欲较智愚三十里,又飞丝鞚过前村。

(0)

顷种柏假山中黄宪相访见之后八年黄宪复持节来柏已长大

两石之间一寸栽,与君坐看斸莓苔。

苍官阅世犹如此,欢伯唤人归去来。

飘放又瞻新斧绣,光华重照旧池台。

他时左纽纹生后,更望西游老子回。

(0)

过王监园

为问西园客,秋花馀几何。

敲门容剥啄,此老正婆娑。

十月为春酒,今年得子鹅。

举杯邀月罢,击缶仰天歌。

(0)

示张子昭

西日未收东雨来,南轩相对北窗开。

茫茫移穴蚁旋磨,扰扰出檐蚊聚雷。

三宿定成桑下恋,一篇聊向雨中催。

忘形赖有张公子,信手围棋到夜回。

(0)

蔡倅羔羊斋·其二

尽输精白承休德,政用诗书造太平。

略为周家推在位,太颠闳夭散宜生。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李鸿章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武元衡 柳宗元 高攀龙 吾丘衍 陈陶 谢灵运 张养浩 曹唐 孙思邈 王贞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