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别》
《送别》全文
明 / 杨士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相送复相别,花飞过却春。

朝廷考最黎庶归仁

但倚丹心在,从教白发新。

崇文门外柳,折赠不辞频。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发(bái fà)的意思:指白色的头发,也用来形容年老。

不辞(bù cí)的意思:不顾、不避。

朝廷(cháo tíng)的意思:指国家政权的中心,也可以指官方机构或政府。

崇文(chóng wén)的意思:崇尚文化,重视学问。

从教(cóng jiào)的意思:指开始从事教育工作,成为一名教师。

丹心(dān xīn)的意思:指坚定的信念和忠诚的心。

归仁(guī rén)的意思:指一个人回到本心,回归仁德之道。

过却(guò què)的意思:指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不再回头或牵挂。

考最(kǎo zuì)的意思:指比较、评价某事物的水平或程度,找出最好的。

黎庶(lí shù)的意思:指广大的人民群众,也指社会中普通人的生活状况。

相别(xiāng bié)的意思:相互分别,告别离去。

总归(zǒng guī)的意思:无论怎样,归根结底,最终

鉴赏

这首《送别》由明代诗人杨士奇所作,情感深沉,意境深远。诗中以送别为题,描绘了离别的场景与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首句“相送复相别,花飞过却春。”开篇即点明了送别的主题,同时以“花飞”这一自然景象暗示了季节的更替,春去秋来,时光荏苒,借以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离别的无奈。

“朝廷屡考最,黎庶总归仁。”这两句转而抒发了对国家政治的关切,以及对人民福祉的忧虑。在送别之际,诗人不忘国家与民众,表达了对公正、仁爱治国理念的向往和追求。

“但倚丹心在,从教白发新。”诗人在此表明了自己的坚定信念与高尚情操,即使年华老去,心中的赤诚与正义之心永不褪色。这种精神的传承与坚守,是对离别的一种超越,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崇文门外柳,折赠不辞频。”最后两句描绘了送别时的具体情景,通过折柳赠别这一传统习俗,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情感。柳树在古代常被赋予离别之意,诗人在这里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寄托了对未来相聚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在离别的时刻,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更体现了对国家、社会和人生的深切关怀,是一首充满人文情怀的佳作。

作者介绍
杨士奇

杨士奇
朝代:明   字:士奇   号:东里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生辰:1366~1444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猜你喜欢

早春书怀

春来生怕恼吟魂,不待春来便出村。

诗骨瘦来山并耸,酒肠宽去海都吞。

板桥晴雪梅花路,茅店东风竹叶尊。

囊底青蚨有三百,未甘骑马傍人门。

(0)

送人

越河腊尽雪澌流,千里离心醉未收。

今夜山城闻笛恨,断肠那似古梁州。

(0)

阿那瑰

夜雪没毡城,闻箛三两声。

漫山是猎火,照著汉家营。

(0)

戏简文量·其一

连娟新月照黄昏,无事知君静掩门。

醉里无功应自适,愁来仲孺与谁论。

金鱼定想娇儿觅,鸾镜难忘舞影存。

昨夜天风欺独客,青绫吹透不成温。

(0)

己亥中元陪祀山陵道中奉和杨学士先生韵十首·其九

路尽邮亭始入京,水村山郭几经行。

逢人借屋宁知姓,信马题诗不记程。

沙浦雁回风忽断,石梁鱼落水初清。

琼楼合在层霄外,莫遣微云缀月明。

(0)

南归途中先寄诸乡友·其二

不分宾主共林塘,脱下朝衫作道装。

酒为老夫开瓮盎,茗和春露滴旗鎗。

津头水满鸳鸯下,墙背风来枳壳香。

何处与君拚坐久,万株花里小藜床。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陈棣 杨杰 王祎 徐树铮 张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