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泊通明堰》
《泊通明堰》全文
宋 / 释宝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一夜江风故不平道边草木亦成声。

岂无老子知津意,尚有秦人客情

荒县已传三鼓下并船犹见一灯明。

此生已悟身如寄,始送鸿归又燕迎。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并船(bìng chuán)的意思:指两只船并排行驶或并排停泊。

不平(bù píng)的意思:指不公平、不公正的情况或心理状态。

草木(cǎo mù)的意思:指人心惶惶,对一切事物都怀疑和恐惧,过分紧张的心理状态。

此生(cǐ shēng)的意思:指一生、一世、终身。表示此生的时间范围,强调某种情感或决心将会贯穿整个人生。

道边(dào biān)的意思:指在道路旁边。

鼓下(gǔ xià)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受到很大的压力或困扰。

鸿归(hóng guī)的意思:指大雁归巢,比喻人或事物回到原来的地方。

客情(kè qíng)的意思:指待客的礼节和情谊。

老子(lǎo zi)的意思:指自称,用于自傲、自夸的口气。

秦人(qín rén)的意思:指有勇无谋的人,形容只有勇气而缺乏智慧的人。

如寄(rú jì)的意思:像寄托一样,形容依靠或寄托于某人或某物。

三鼓(sān gǔ)的意思:指前后只有很短的时间间隔。

一夜(yī yè)的意思:指短暂的时间内发生的事情或变化。

知津(zhī jīn)的意思:指明了解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能够帮助他人渡过难关或解决问题。

逐客(zhú kè)的意思:指拒绝客人,把客人赶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宝昙的作品《泊通明堰》。诗中描绘了夜晚泊船于江边的情景,江风阵阵,吹动着路边的草木,发出沙沙声响,诗人借此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深沉的氛围。他借用"老子知津"的典故,表达自己对未知旅途的探索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也暗含了像秦时逐客那样的历史感慨。夜深人静,县镇已过三更,只有岸边的一盏灯火还亮着,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坚守与期待。最后,诗人以"送鸿归又燕迎"作结,寓言自己如同候鸟般漂泊不定,但心境已明悟人生如寄,流露出淡然超脱的情感。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的江行夜泊诗。

作者介绍

释宝昙
朝代:宋

释宝昙(一一二九~一一九七),字少云,俗姓许,嘉定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幼习章句业,已而弃家从一时经论老师游。后出蜀,从大慧于径山、育王,又从东林卐庵、蒋山应庵,遂出世,住四明仗锡山。归蜀葬亲,住无为寺。复至四明,为史浩深敬,筑橘洲使居,因自号橘洲老人。宁宗庆元三年示寂,年六十九(本集卷一○《龛铭》)。昙为诗慕苏轼、黄庭坚,有《橘洲文集》十卷。《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宝昙诗,以日本东山天皇元禄十一年戊寅织田重兵卫仿宋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集外诗附于卷末。
猜你喜欢

题秀师影堂

阴阴古寺杉松下,记得长明一焰灯。

尽日看山人不会,影堂中是别来僧。

(0)

杂歌谣辞·其三苏小小歌

登山不愁峻,涉海不愁深。

中擘庭前枣,教郎见赤心。

(0)

游歙州兴唐寺

山桥通绝境,到此忆天台。

竹里寻幽径,云边上古台。

鸟归残照出,钟断细泉来。

为爱澄溪月,因成隔宿回。

(0)

送僧雅觉归东海

山川心地内,一念即千重。

老别关中寺,禅归海外峰。

鸟行来有路,帆影去无踪。

几夜波涛息,先闻本国钟。

(0)

江行至沙浦

烟霞接杳冥,旅泊寄回汀。

夜雨雷电歇,春江蛟蜃腥。

城侵潮影白,峤截鸟行青。

遍欲探泉石,南须过洞庭。

(0)

哭陆先生

六亲恸哭还复苏,我笑先生泪个无。

脱履定归天上去,空坟留入武陵图。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周是修 仲并 李时勉 俞彦 王松 张家玉 沈遘 袁燮 黄燮清 王士禄 贡奎 郑潜 程洵 傅熊湘 陈方恪 李雯 许炯 金兆燕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