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竹居》
《竹居》全文
明 / 沈周   形式: 古风

宦迹汗漫,有止必有竹。

作屋仍竹间,粗庇却易足。

便似黄州楼,明年南北

君子类聚,离之便云俗。

凡人有此好,其人亦如玉。

书来侥我图,漫笔写秋绿。

恐无清气骨,顾为此君辱。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此君(cǐ jūn)的意思:指某个人或事物非常突出、出众。

凡人(fán rén)的意思:普通人,一般人

汗漫(hàn màn)的意思:形容汗水流得很多,汗水浸湿衣物。

宦迹(huàn jì)的意思:指官场上的经历和履历。

君子(jūn zǐ)的意思:君子指的是有德行和高尚品质的人,通常用来形容有修养、有风度、有道德的人。

类聚(lèi jù)的意思:

谓将同类的事物汇聚在一起。《易·繫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羣分。”《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金石类聚,丝竹羣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迄至 魏 晋 ,作者间出,谰言兼存,琐语必録,类聚而求,亦充箱照軫矣。” 唐 冯贽 《云仙杂记·携琴就松风涧响之间》:“ 段由夫 携琴就松风涧响之间曰:三者皆自然之声,正合类聚。” 明 陈仕贤 《<七修类稿>原序》:“虽雅俗并陈,巨细毕举,然类聚条分,杂而不越。”

漫笔(màn bǐ)的意思:随意书写,毫无章法的写作方式。

明年(míng nián)的意思:明年指的是下一年,即即将到来的年份。

南北(nán běi)的意思:南北表示方向,也可以表示两个相对的地点或事物。

气骨(qì gǔ)的意思:指一个人的气概和骨气,形容一个人的性格坚强,有骨气。

为此(wèi cǐ)的意思:为了这个目的;因为这个原因

作屋(zuò wū)的意思:指临时搭建的房屋或简易的住所。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竹居》描绘了作者对竹子的深深喜爱和对其生活环境的诗意诠释。诗中,“宦迹殊汗漫”表达了诗人漂泊不定的官场生涯,而“有止必有竹”则象征着他对竹子的执着追求,竹子成为他心灵的寄托。在竹林中建屋,生活简朴却感到满足,这与黄州楼的隐逸生活相呼应,暗示了诗人对远离尘嚣的理想生活的向往。

“君子固类聚,离之便云俗”进一步强调了君子与竹子的契合,认为君子应该像竹子一样高洁,远离世俗。诗人对于拥有这种竹居之爱的人,给予高度评价,称其人为“如玉”,表明其品格高尚。收到朋友寄来的描绘竹子的画作,诗人用“漫笔写秋绿”表达欣赏之情,同时也担忧画中的竹子缺乏竹子本身的清气和骨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竹居这一意象,展现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高雅人格的赞美。

作者介绍
沈周

沈周
朝代:明   字:启南   号:石田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生辰:1427~1509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居竹居主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猜你喜欢

插秧

杏花时节近中和,二月江村已插禾。

但得春阴连日酿,不辞红雨湿青蓑。

(0)

射蛟台怀古

汉武特雄俊,超然负大略。

身宅帝王居,旌旗四海薄。

立祠勤祷媚,岂陟礼衡霍。

浮江走浔阳,千里舳舻泊。

神怪当其前,威生相拿攫。

天子按剑怒,挽弓足霜锷。

一发惊浪恬,腥风瞥然著。

神力乃殊妙,天威非所度。

好事喜凿政,附会此台托。

石嵌附江滨,涛声天际落。

盛迹已云往,雄概独略约。

方士感宫闱,将军时绝幕。

英明替恭俭,纯美倏凋索。

登台豁俯仰,慷慨为斟酌。

高吟发长啸,蛟龙各潜壑。

(0)

孤松行

陟彼东南冈,寻幽不觉远。

松枝如蛟虬,斑驳复偃蹇。

坐爱苍翠阴,归途忽已晚。

(0)

蓉湖春泛

十里蓉湖共泛舟,春光荡漾碧波流。

花娇柳媚撩人意,尽在芳洲古渡头。

(0)

雨晴

昨宵密雨晓来晴,麦实增腴黍怒生。

欲识塞山殊特处,朱明乃觉飒寒迎。

(0)

杂言

幽谷惟无私,有至斯荅响。

洪钟惟虚受,来叩必应往。

河海不择流,故能成其深。

泰山不让壤,故能高万寻。

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群智用则庶绩不足康。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日二日,乃有万几。

动曰已是,谁言厥非。

(0)
诗词分类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美食
诗人
孙原湘 俞樾 祁顺 萨都剌 祝允明 贯休 倪谦 陈与义 王守仁 黄淳耀 解缙 王梵志 樊增祥 汪元量 孟郊 周密 曾巩 刘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