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兮其隮,其在西郊。匪我为之,我歌且谣。
- 拼音版原文全文
云 之 祁 祁 答 董 传 宋 /王 安 石 云 之 祁 祁 ,或 雨 于 渊 。苗 之 翘 翘 ,或 槁 于 田 。云 之 祁 祁 ,或 雨 于 野 。有 槁 于 田 ,岂 不 自 我 。荟 兮 其 隮 ,其 在 西 郊 。匪 我 为 之 ,我 歌 且 谣 。蔚 兮 其 复 ,南 山 之 侧 。我 歌 且 谣 ,维 以 育 德 。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自然界中云雨与农事的和谐景象。"云之祁祁,或雨于渊"表达了云彩密布,随时可能降下滋润大地的甘霖,这里的“渊”指的是深远的地方,可能是山谷或田野。接着“苗之翘翘,或槁于田”写出了农作物生长茂盛的情景,“槁”字形容植物因雨水滋养而更加茂密。
诗人随后重申了云雨的恩泽以及它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强调自然界中这种生命之源与人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有槁于田,岂不自我"表明这些生机勃勃的景象不是别人赐予,而是自然赋予的一部分。
诗歌后半段转向了个人情感的抒发。“荟兮其隮,其在西郊”中,“荟”字形容草木丛生,"隮"则是一种野外的小道。诗人在这里描绘了一幅自己独自徜徉于田园之间的画面,这种情感的流露显示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两句“我歌且谣,维以育德”表明诗人通过这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这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一种追求,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美好情景的珍视之情。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融入了自己对于农业、自然和个人修养的思考,展现了一种理想化的人与自然关系。通过对云雨和农事的描写,他强调了自然赋予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并以此来激励人们培养高尚的情操。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画卷,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美好抒发。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岁庚辰四月廿七日车驾北巡次大口有旨伯琦由编修官升除翰林修撰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明日署事扈从上京
乘舆清暑记初程,诏选文臣扈从行。
三字冰衔儒服贵,千年汗简史家名。
下抡葑菲惭庸学,再上蓬瀛荷圣情。
风动四方皆典训,马班彝语更争衡。
满江红.襄阳寄顺天友人
奔驿南来,拥貔貅,且趋江右。
良自愧,劣才微渺,圣恩洪厚。
万里长江今我有,百年坚壁非他守。
看虎牙,飞上万山头,诛群丑。风雨梦,乡关友。
南北事,君知否。寄一缄梅信,小春时候。
夜静戟门严鼓角,月明莲幕閒诗酒。
怕故人,相忆问归期,平蛮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