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柏舟(bǎi zhōu)的意思:比喻人的志向高远,有追求,不甘平庸。
兵革(bīng gé)的意思:指战争和军事变革。
从来(cóng lái)的意思:表示事物的常态、习惯或一贯的状态。
多难(duō nàn)的意思:遭遇多种困难或灾难
儿孙(ér sūn)的意思:指子孙后代,也比喻后代子孙。
分定(fēn dìng)的意思:分开,确定。
衮衮(gǔn gǔn)的意思:形容声音洪亮、有威严。
莱子(lái zǐ)的意思:指人不务正业,整日游手好闲,不思进取。
门闾(mén lǘ)的意思:指家门口的门槛,也泛指家门。
频年(pín nián)的意思:频繁地、屡次地、连年地
三从(sān cóng)的意思:指女子在婚姻中应该遵从三从,即在父母家时从父,出嫁后从夫,夫死从子。
寿眉(shòu méi)的意思:形容人的眉毛浓密黑亮,寿命长久。
孝节(xiào jié)的意思:指尽心尽力地孝敬父母,忠于节义。
奕世(yì shì)的意思:形容才华出众、卓越非凡。
- 翻译
- 命运已经注定,一切都交给苍天安排,曾经捧着书案的日子,再也没有完整的月圆。
如同莱子穿着彩色的衣服翩翩起舞,突然间又像鄘地的人吟唱起《柏舟》这样的悲伤诗篇。
多年战乱,历经艰难困苦,家族门第却能幸存下来。
孝顺的美德自古以来就是家中的阴凉,子孙满堂,笑容常在长辈的寿眉之前。
- 注释
- 三从:古代女子对丈夫的顺从,包括在家听从、出嫁后从夫、夫死从子。
分定:预先决定或命中注定。
月再圆:比喻美好的事物不再重现。
莱子:古代诸侯国名,此处借指舞者。
綵衣:彩色的衣服,象征欢乐。
鄘风:《诗经》中的一篇,以忧患为主题。
柏舟篇:《诗经·鄘风》中的篇章,表达女子对婚姻不幸的哀怨。
频年:连续多年。
奕世:累世,几代。
门闾:家庭,门户。
孝节:孝顺的节操。
阴相:比喻家中的吉祥气氛。
衮衮:形容子孙众多。
寿眉:长寿的眉毛,象征长寿。
-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诗人方回所作,名为《题汪氏孝节堂》。诗中通过对汪氏家族孝道的赞颂,展示了作者对于传统美德的推崇和家族和谐、子孙满堂的向往。
"三从分定付之天,捧案曾无月再圆。" 这两句表达的是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和谐与安稳,如同天体运行有序,一家人团聚如同月圆时的温馨。
"莱子方同綵衣舞,鄘风忽赋柏舟篇。" 这两句描绘了家族成员在某个节日或喜庆场合共同享乐的情景,其中莱子可能指的是特定的歌舞表演,而“鄘风”则是古代乐曲名,通过这两项活动展现了家庭的欢乐气氛。
"频年兵革经多难,奕世门闾喜独全。" 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家族得以幸免战乱、保持完整的感激之情。“兵革”指的是战争的困扰,“奕世”表示连绵不绝的家族,而“门闾喜独全”则强调了家族在动荡时期中仍能维持其完好无损。
"孝节从来足阴相,儿孙衮衮寿眉前。" 这两句则是对汪氏家族传统美德的肯定,特别是孝道的崇尚,以及对于后代子孙满堂、长命百岁的美好祝愿。“衮衮”形容众多子孙围绕在侧,“寿眉前”意味着希望长寿的美好愿望始终如影随形。
整首诗通过对汪氏孝节堂的题咏,展现了诗人对于家族和谐、美德传承以及对未来美好的祝愿。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