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物为妖者,不叩而斯鸣。
有疑斯有问,有问斯乃成。
大儒(dà rú)的意思:指有很高学问、博学多才的学者。
东序(dōng xù)的意思:东方的天亮,指日出之时。也比喻事物开始发展的初期。
横击(héng jī)的意思:指横向打击或攻击,比喻出其不意地打击对方。
后知(hòu zhī)的意思:事后才知道,事后才觉察到。指人在事情发生后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或不足。
孔门(kǒng mén)的意思:指古代儒家学派的门徒或学生。
然后(rán hòu)的意思:表示时间或顺序上的接续关系,指紧接在某个动作或事件之后发生的另一个动作或事件。
任良(rèn liáng)的意思:任用贤良之人。
有声(yǒu shēng)的意思:有声指的是有声音,有声有色形容声音宏亮、响亮、生动。
这首诗《杂兴简同志(其四)》由明代诗人邹元标所作,通过“大镛列东序,横击乃有声”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大钟排列在东边的位置,只有被横着敲打才会发出声响。这不仅是在描述物理现象,更寓意着事物的内在价值和表现之间的关系——只有通过适当的激发或询问,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价值。
接着,“彼物为妖者,不叩而斯鸣”一句,进一步强调了事物的内在特性,即使那些看似异常或不寻常的事物,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也会自行显现其特征或问题。这与前文形成呼应,说明了无论事物如何,都有其独特的声音或表现方式,关键在于如何发现和理解。
“孔门称善问,竟以大儒名”则引用了孔子教育理念中的重要思想——善于提问。孔子认为,通过提问可以促进思考,增进知识,最终达到成为大儒的目标。这一部分体现了诗人在教育和自我提升方面的深刻见解,强调了提问和思考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有疑斯有问,有问斯乃成”直接点明了疑问与回答之间的关系,即有了疑问才会有提问,而提问则是解决问题、获得知识的关键步骤。这不仅是对学习过程的总结,也是对人生探索的一种态度——面对未知,勇于提问,不断求索。
“教然后知困,予任良匪轻”最后两句表达了教育与自我认知的关系。通过教学或指导,人们会发现自己在某些领域的困难和不足,这种认识是深入学习和自我提升的前提。同时,也强调了教育者的责任重大,不能轻易对待,需要有深厚的知识和正确的引导方法。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在形式上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律美,更在内容上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探讨了教育、自我认知、以及事物内在价值的展现等多个层面的主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春雨淫不已,江水一夕涨。
初闻渐其栅,离明已三丈。
老弱走山去,浮沉困丁壮。
高楼半欲没,木杪维舟舫。
睢阜已怀襄,那能辨闾巷。
升高瞰其下,犬牙萦叠嶂。
始知地形隘,何由保无恙。
湘川浩东下,其势不相让。
安得驱山泽,移徙就空旷。
市井安且平,黎民获生养。
群流亦适性,千里肆夷漾。
斯怀知未遂,蓬茆独怊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