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陈景莹应试三首·其二》
《送陈景莹应试三首·其二》全文
明 / 林熙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韩江尊酒别,千载襟期

佳期弥天近,雄文特地奇。

正堪驰骥足,未许恃蛾眉

秋月乌号响,穿扬第一枝。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第一(dì yī)的意思:指排名第一,最高的,第一个。

蛾眉(é méi)的意思:形容女子眉毛修长、美丽。

骥足(jì zú)的意思:形容马的蹄子非常美丽,比喻人的才能出众。

佳期(jiā qī)的意思:指美好的时光或有利的时机。

襟期(jīn qī)的意思:形容人的胸怀宽广,心胸豁达。

弥天(mí tiān)的意思:形容极其广阔、无边无际。

千载(qiān zǎi)的意思:千年的时间。

秋月(qiū yuè)的意思:指秋天的月亮,也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

特地(tè dì)的意思:特意、特别地

乌号(wū hào)的意思:指黑色的号角,比喻坏消息或不祥之兆。

雄文(xióng wén)的意思:形容文章或文章内容雄壮豪迈,气势磅礴。

一枝(yī zhī)的意思:指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一支。

尊酒(zūn jiǔ)的意思:尊敬对方,向对方敬酒。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林熙春所作的《送陈景莹应试三首(其二)》。诗中以韩江尊酒别开篇,营造出离别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陈景莹即将参加科举考试的深切关怀与祝福。诗中提到“千载慰襟期”,寓意着千年之后,陈景莹的才华和成就仍能慰藉人心,留下深远的影响。

接着,“佳期弥天近”一句,预示着陈景莹的考试之期已近在眼前,充满了期待与紧张。而“雄文特地奇”则赞美了陈景莹的文采出众,才华横溢,预示着他将在考试中展现出非凡的才能。

“正堪驰骥足,未许恃蛾眉”两句,进一步表达了对陈景莹的鼓励与期待。驰骋如骏马,意味着他将全力以赴,不畏艰难;未许恃蛾眉,则告诫他不应依赖外貌或权势,而是凭借真才实学赢得成功。

最后,“秋月乌号响,穿扬第一枝”以秋月为背景,以乌号弓箭的响声和射中第一枝的箭作为比喻,象征陈景莹在考试中如同射箭一般精准无误,一举夺魁,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整首诗充满对陈景莹的深情厚望与美好祝愿,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才华的尊重与欣赏。

作者介绍

林熙春
朝代:明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猜你喜欢

月氐王头饮器歌和贯学士韵

单于宝刀寒映雪,月氐髑髅饮冤血。

泥丸真人辞绛宫,曲生时能醉其骨。

阏氏夜帐葡萄香,拍拍春霞滟秋月。

贤王起舞谷蠡歌,传饮欢呼两耳热。

灯前人影半阑残,灯后青燐已明灭。

持杯本为浇嶙峋,胡然对此伤精魂。

弓蛇犹能致惑疾,智瑶岂是无心人。

头颅如许当速朽,生擒误入仇家手。

忍将鸣镝射头曼,吁嗟降王亦何有。

后来汉使渃水东,犹待留犁浇盟酒。

(0)

师子林即景·其五

卧云冷室睡魔醒,残漏声声促五更。

一梦又如过一世,东方日出是来生。

(0)

送性禅人之江湘

秋雨垂垂风飒飒,离思禅心乍离合。

湘江东畔雁初来,渔唱穿云笛韵哀。

更有芦花飞似雪,远山重叠锦屏开。

痴儿唤作真如界,苦向宗门立知解。

折脚匡床冷似冰,呈似老僧心不快。

(0)

寄无维那

从教入禅今古有,从禅入教古今无。

一心三观门虽别,水满千江月自孤。

(0)

富春新创关将军庙成吴子中携卷索题

吴生病起有怪闻,梦中识得髯将军。

香火乞灵自此揭,庙门酾酒棕榈云。

我曾久读名将传,紫金焰眼赪玉面。

汉鼎?离强分割,楚锋剽狡轻攻战。

天荒地老路不通,魂升魄降骴秋蓬。

神仙负剑乃兵解,巫觋传芭真鬼雄。

壮夫本合荆州死,严祀何哉富春里。

只今江左四祠无狄公,髯乎髯乎独不恨见孙江东。

(0)

寄友分韵得枝字

彼山犹有崖,此木犹有枝。

而我怀所思,忧来独无时。

我有泽上兰,春至尚猗猗。

折柔欲有赠,延意及秋期。

秋期日已逝,兰叶日已衰。

人生非草木,勿为寒暑移。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