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问夜何其,鸣者乃宵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蔽天(bì tiān)的意思:指事物的规模庞大,遮蔽了天空,形容事物的威势极大,势不可挡。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草间(cǎo jiān)的意思:指在草地上行走,形容人行走时轻快自如。
愁人(chóu rén)的意思:令人忧虑、令人烦恼的事物或情况。
东井(dōng jǐng)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在某一领域的突出表现或成就。
发志(fā zhì)的意思:指有远大的志向和决心,积极向前,勇往直前。
孤鸿(gū hóng)的意思:指孤独的鸿雁,比喻孤独无助的人。
寒露(hán lù)的意思:
◎ 寒露 Hánlù
[Cold Dew (17th solar term)] 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10月8日或9日河汉(hé hàn)的意思:指银河,也用来形容非常遥远的距离。
何其(hé qí)的意思:多么,何等
贱子(jiàn zǐ)的意思:指品德低劣、卑鄙无耻的人。
可乘(kě chéng)的意思:可以利用、可以乘机而行的机会
履冰(lǚ bīng)的意思:履行困难的任务或面对危险时保持冷静和谨慎。
萝薜(luó bì)的意思:指贪图小利而不顾大局的人。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明发(míng fā)的意思:指事物的发展或变化十分明显,容易被人察觉到。
丘陵(qiū líng)的意思:指地势起伏,有连绵的小山丘。
山川(shān chuān)的意思:山川指的是山和河流,代表着自然景观。
朔风(shuò fēng)的意思:指北方的寒冷风。也比喻刚劲有力的风。
岁暮(suì mù)的意思:岁末年底,即将过去的一年。
天宇(tiān yǔ)的意思:天宇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广阔无边的天空。它代表着宇宙的辽阔和无限的可能性。在引申意义上,天宇也可以表示某人的抱负和志向。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衣带(yī dài)的意思:比喻亲密无间的关系。
远游(yuǎn yóu)的意思:远离家乡、远离熟悉的环境去旅行或游历。
夜何其(yè hé qí)的意思:夜晚是多么长啊!形容时间过得很慢。
- 鉴赏
此诗《感秋十二首(其三)》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面对秋夜的愁绪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愁人夜不寐”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内心状态,夜晚难以入眠,心中满是愁绪。接着“仰观天宇澄”一句,诗人将视线转向天空,以宁静的宇宙反衬内心的纷扰。
“明月出东井,河汉直如绳”描绘了一幅月明星稀的秋夜景象,月亮从东方升起,银河清晰可见,仿佛一条笔直的绳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
“秀葽鸣草间,寒露凄既凝”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凉意,秀葽在草丛中鸣叫,寒露已经凝结,暗示着季节的更替和时间的流逝。
“岁暮换衣带,萝薜谁为胜”通过衣物的变化,象征着岁月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同时,“萝薜”也暗喻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明发志远游,驽冯不可乘”表明诗人渴望远行,追求自由与解脱,但现实中的束缚使他无法实现这一愿望。
“黄尘蔽天地,山川变丘陵”描绘了世事无常,山川易主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忧虑。
“孤鸿栖朔风,贱子怀履冰”以孤鸿自比,表达了诗人面对艰难环境的坚韧与孤独。同时,“贱子怀履冰”则体现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自谦与警醒。
“起问夜何其,鸣者乃宵蝇”以清晨的询问和夜间的苍蝇鸣叫结束全诗,寓意着诗人对时间的追问与对现实的无奈接受。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通过对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光、社会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