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谓贫多暇,笺诗更解玄。
瓶满陶潜粟,囊馀杜甫钱。
这首诗《茅檐杂诗(其六)》由明代诗人魏学洢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
首句“孰谓贫多暇”,开篇即以反问的形式,揭示了诗人对贫穷生活的独特理解——在物质匮乏中,反而能拥有更多闲暇时间去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豁达与对诗歌艺术的热爱。
“笺诗更解玄”一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在诗歌创作上的专注与深思,不仅在文字上寻求美感,更在其中探寻哲理与玄奥,展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业随当代后,痴到古人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创作的定位和追求。他不满足于仅仅跟随当代的潮流,而是更加痴迷于深入研究和模仿古人的作品,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这反映了诗人对传统文学的尊重与传承,以及对创新与突破的渴望。
“瓶满陶潜粟,囊馀杜甫钱”运用典故,将自己比作东晋诗人陶渊明和唐代诗人杜甫,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人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陶渊明以种田为生,杜甫则以贫困著称,诗人在物质上虽贫寒,但在精神上却追求着与这些伟大诗人相似的生活态度与创作境界。
最后,“愿奢谁过此,老我只丹铅”两句,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他感叹于世事的变迁,表达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年老时仍坚守着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愿意为此付出一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感悟,展现了其独特的生命体验和精神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和个人情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