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持衡(chí héng)的意思:保持平衡、公正。
匪惟(fěi wéi)的意思:不仅仅是
嘉荐(jiā jiàn)的意思:推荐、表扬
靡草(mí cǎo)的意思:指没有根基、没有力量的草,比喻没有坚强意志、没有能力的人。
笙镛(shēng yōng)的意思:形容乐声悠扬,动听动人。
时羞(shí xiū)的意思:指人在适当的时候感到羞耻。
威德(wēi dé)的意思:指威望和德行,指一个人的威信和品德。
温风(wēn fēng)的意思:温暖的微风。形容环境宜人,气候舒适。
无绝(wú jué)的意思:没有终止,永不停止
炎光(yán guāng)的意思:指火焰的光亮,也用来形容阳光的炽热。
以至(yǐ zhì)的意思:甚至,到了…的程度
在下(zài xià)的意思:谦称自己,表示自己地位低下或者自谦。
在堂(zài táng)的意思:在堂指的是在家中坐在堂屋里,表示在家中、在公众场合或在座谈会上。
执礼(zhí lǐ)的意思:指按照规定的仪式和礼节进行行为或活动。
终始(zhōng shǐ)的意思:终点和起点,从开始到结束。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祭祀活动,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礼仪程式的细致刻画,展现了古人对于神灵崇拜的虔诚态度以及对宇宙秩序的认知。
“炎光在离,火为威德。”开篇即以火元素为切入点,火不仅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力量,也象征着神圣和权威。炎热的阳光与火焰相结合,烘托出一种敬畏之心。
“执礼昭训,持衡受则。”这里强调的是祭祀活动中严格遵循古代礼制的重要性。礼仪不仅是对神灵的尊崇,也是维系人与自然、社会秩序的纽带。
“靡草既凋,温风以至。”随着季节的变换,景象也随之改变。诗人捕捉了秋末初冬时节的特征,枯萎的草木和渐暖的微风,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画面。
“嘉荐惟旅,时羞孔备。”祭祀之礼,不仅是对神灵的供奉,也是一种时间性的纪念。诗中提到的“旅”可能指的是远行的人,表达了一种对于远方来客的期待和欢迎,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外来交流的开放态度。
“齐缇在堂,笙镛在下。”这里继续描绘祭祀场景,通过细节如礼器摆放的位置等,展现了古代祭礼的庄重与精细。诗人通过这些具体形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种环境之中。
“匪惟七百,无绝终始。”这句话可能是在强调这一场景的宏大与无穷,七百作为一个较大的数字,用来形容参与祭祀的人数众多,或许也隐含着时间上的连续性,意味着这种礼仪传统自古以来不断延续。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自然界和人为活动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宇宙、社会及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春日隐居官舍感怀
风吹烧烬杂汀沙,还似青溪旧寄家。
入户竹生床下叶,隔窗莲谢镜中花。
苔房毳客论三学,雪岭巢禽看两衙。
销得人间无限事,江亭月白诵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