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迎春柬徐太守》
《迎春柬徐太守》全文
明 / 孙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霁烟初放鸟初鸣,万户春迎太守行

人把阴晴百谷天教风雨双旌

江湖水动鱼思泳,山路寒轻木向荣

莫讶土牛鼓板,厥明辛苦鞭声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百谷(bǎi gǔ)的意思:指各种谷物的集合,泛指丰富的粮食。

鞭声(biān shēng)的意思:指在追求进步、奋斗的过程中,时刻听到鞭子的声音,激励自己不断努力。

风雨(fēng yǔ)的意思:风雨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用来形容困难、艰险的境遇或艰苦的环境。

鼓板(gǔ bǎn)的意思:形容言辞激烈,声音高亢。

江湖(jiāng hú)的意思:指社会上的浮动人员、游离人士,也指江湖中的各种事物和活动。

山路(shān lù)的意思:比喻困难险阻的道路。

守行(shǒu xíng)的意思:守行指坚守正道,不偏离正轨。

双旌(shuāng jīng)的意思:指两面旗帜,比喻双方力量相当,互不相让。

太守(tài shǒu)的意思:指官职品级较高的地方官员。

天教(tiān jiào)的意思:指天意、天命,表示某种事情是天意所在,无法改变。

土牛(tǔ niú)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原始、粗犷、朴实。

万户(wàn hù)的意思:形容人口众多的家庭。

向荣(xiàng róng)的意思:指事物向着繁荣昌盛的方向发展,取得辉煌的成就。

辛苦(xīn kǔ)的意思:指劳累费力、辛辛苦苦的工作

阴晴(yīn qíng)的意思:指天空阴沉或晴朗的变化。也用来形容人的情绪或境况时好时坏。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孙伟所作的《迎春柬徐太守》描绘了春天来临之际,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

首句“霁烟初放鸟初鸣”,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景象,晨雾渐渐散去,鸟儿开始欢快地啼鸣,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接着,“万户春迎太守行”一句,以“太守”这一官职象征地方官员,表达了春天到来时,百姓们迎接官员巡视的情景,体现了官民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人把阴晴占百谷,天教风雨避双旌”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描绘得生动有趣。人们通过观察天气变化来预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而上天似乎也懂得尊重人间的秩序,让风雨在官员出行时避开,保护了官员的安全与尊严。

“江湖水动鱼思泳,山路寒轻木向荣”则进一步展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江湖中的鱼儿在水波荡漾中游弋,山路上的树木在微寒中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这些细节生动地表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

最后,“莫讶土牛喧鼓板,厥明辛苦是鞭声”两句,以“土牛”和“鞭声”为喻,形象地描绘了春耕的场景。土牛象征着农具,鼓板代表了劳作的节奏,鞭声则是农民辛勤耕耘的声音。这里不仅展现了农民的辛勤劳作,也表达了对丰收的期待和对劳动的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歌颂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以及对辛勤劳动的赞美。

作者介绍

孙伟
朝代:明

江西清江人,字朝望,号鹭沙。弘治十五年进士。官鹤庆知府。工诗,有《鹭沙集》。
猜你喜欢

月夜溪庄访旧

山山明月路,何处认梅花。

石色冷如水,溪流白似沙。

清吟幽客梦,华发故人家。

相见即归去,已应河汉斜。

(0)

状元峰

马蹄一日遍长安,萤火鸡窗千载寒。

从此锦衣归故里,文峰高并彩云端。

(0)

东风吹桃花

东风吹桃花,花光射春林。

相看各媚妩,艳冶摇人心。

憩蝶下新绿,游鱼上清浔。

百年一须臾,冥观契飞沉。

(0)

思越人/朝天子·其一

紫府东风放夜时。步莲秾李伴人归。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

香苒苒,梦依依。天涯寒尽减春衣。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

(0)

次李公谨美人行见寄

梨花深寂杨花闲,雨鸠晴鸠两关关。

越王楼下春事繁,有美一人心独丹。

欲往从之厚我颜,无绣段兮为君欢。

子规夜嘷斗阑干,江草碧色江波漫。

芙蓉城头芳露乾,有美一人拥朝寒。

欲往从之髀肉酸,无桂棹兮扬君澜。

牛头拨云寻懒残,牛背落日人空还。

短筇尚点湘妃斑,好春未必天能悭。

东风到处如家山,白发相对毋永叹。

荼蘼结架三百间,为君醉倒骄旁观。

(0)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八

囊封万字总空言,露滴桐枝欲断弦。

时事悠悠吾亦懒,卧看秋水浸山烟。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张羽 王建 蔡襄 唐顺之 刘鹗 陈傅良 杜荀鹤 李光 陶渊明 黄玠 胡俨 魏野 程颂万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韩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