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受嬴污,干曾闻偃为。
惟应风入耳,谁得斧斯之。
这首诗描绘了万松寺的自然美景与禅意深沉的氛围。诗人以“精蓝胜已奇”开篇,赞美寺庙的非凡之处,接着“乔木秀山姿”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壮丽与生机。通过“名不受嬴污,干曾闻偃为”,诗人表达了对寺庙超凡脱俗、不染尘世之气的赞誉。
“惟应风入耳,谁得斧斯之”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风声与斧声融入其中,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最后,“点笔成吟处,童童影未移”则暗示了诗人在此地创作时的灵感与心境,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留下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万松寺及其周边景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清幽宁静的禅宗气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和追求。
天地一何隘,百忧丛此身。
堂堂竟谁有,慭遗痛匪民。
荃草自怀芳,昭质殊未伸。
慢谄务干进,臭味难为亲。
借问景公富,何如原宪贫。
高言著令德,属和希阳春。
编年止义熙,于道庶求仁。
嘉尚贵自德,得遑福禄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