砦中无房亦无堵。男解蛮歌女解舞。
千人万人为一户。杀血祈神暗乞蛊。
草根(cǎo gēn)的意思:指普通人民,特指社会底层的人群。
长官(zhǎng guān)的意思:指担任高级职位的人,尤指军队中的上级领导。
城头(chéng tóu)的意思:指在城墙上,多指在高位上。
蠢尔(chǔn ěr)的意思:形容人愚笨、无知。
干羽(gàn yǔ)的意思:指人们对某个人或事物的评价或批评。
歌女(gē nǚ)的意思:指唱歌的女子,也用以形容女子婉转动人的歌声。
击鼓(jī gǔ)的意思:指鼓声响起,表示开始行动或发动攻击。
家食(jiā shí)的意思:指在家中吃饭,也泛指家常饭。
两阶(liǎng jiē)的意思:指程度、等级、地位等相差甚远。
蛮歌(mán gē)的意思:形容歌声高亢激昂,有力而美妙。
苗民(miáo mín)的意思:指弱小的农民或群众。
民家(mín jiā)的意思:指普通百姓的家庭,也可以泛指普通人家。
南野(nán yě)的意思:南野指的是南方的野外或郊外。
偏桥(piān qiáo)的意思:偏桥是指在桥的一侧或一角,使人行走时需要绕道而行。比喻偏离正道,行为不正。
七尺(qī chǐ)的意思:形容人的身材高大。
人为(rén wéi)的意思:由人为主动创造或引起的事物或行为。
日出(rì chū)的意思:太阳从地平线升起,代表新的一天开始。
如雨(rú yǔ)的意思:形容数量多且连续不断,如雨一般。
三尺(sān chǐ)的意思:三尺是指长度为三尺的物体,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的身高或高度。
沙蒸(shā zhēng)的意思:指热得极度,形容天气或环境异常炎热。
山南(shān nán)的意思:形容距离遥远,相隔极远。
上山(shàng shān)的意思:指向山上走或攀登山峰,也可引申为追求进步、攀登事业的意愿。
射人(shè rén)的意思:比喻用言辞或行动攻击别人,使其受到伤害。
射虎(shè hǔ)的意思:指勇敢而有决断力的人,能够迎难而上,解决困难和危险。
食生(shí shēng)的意思:指吃活人的肉,形容凶残残忍的行为。
下山(xià shān)的意思:下山指从山上下来,比喻摆脱困境、解决问题或者结束某种状态。
虞庭(yú tíng)的意思:指人心胆战,惶恐不安。
这首明代诗人何景明的《偏桥行》描绘了一幅边疆山区的风俗画卷。首句“城头日出一丈五”展现了清晨的明亮景象,暗示了偏桥之地的偏远与自然环境的粗犷。次句“偏桥长官来击鼓”,以长官击鼓声唤醒了沉睡的村庄,揭示了地方官员的权威和管理。
“山南野苗聚如雨”形象地描绘了山民聚集的场景,他们如同密集的雨点,生活艰辛。“饥向民家食生牯”则揭示了他们的贫困和对食物的迫切需求,甚至不惜食用未经烹饪的牛犊。
接下来的诗句“三尺竹箭七尺弩,朝出射人夜射虎”展现了当地居民的狩猎生活,既有生存的压力,也有原始的生存方式。“砦中无房亦无堵”说明他们的居所简陋,生活条件艰苦。
“男解蛮歌女解舞”反映出苗族人民在艰难生活中仍保持乐观,通过歌舞寻求精神慰藉。“千人万人为一户”强调了部落的紧密团结,而“杀血祈神暗乞蛊”则体现了他们对神秘力量的敬畏和求助。
“沙蒸水毒草根苦”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恶劣,人们生活的艰难。“上山下山那敢”表达了他们面对险恶环境的无奈和恐惧。最后两句“蠢尔苗民尔母侮,虞庭两阶列干羽”以严厉的口吻批评苗民的行为,可能是指他们的反抗或不驯服,同时提到了虞舜时代的礼仪象征——干羽,暗示着对古代秩序的怀念和对当下状况的不满。
整体来看,《偏桥行》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展现了明朝时期边疆地区苗民的生活状态,既有生活的真实写照,也寓含了诗人的情感态度和时代背景。
只今春色满皇州,料得西湖已纵游。
出郭竞联城下骑,循堤同上柳边舟。
恨无两翼从渠去,曾有诸公念我不。
到底长安风物外,远方何敢诧遨头。
小泊渔舟晚,春风燕子回。
从渠三月约,误我一舟来。
风雨故相厄,溪山犹可陪。
人生竟何有,此抱向谁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