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二声诗·其七梵声》
《十二声诗·其七梵声》全文
明 / 成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此声满天下,止有一人能。

万籁寂还寂,孤峰层又层。

无情说法,离句即传灯

流布人间遍,浮生未曾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传灯(chuán dēng)的意思:传授知识或技能

浮生(fú shēng)的意思:指人生如浮云般短暂而虚幻。

流布(liú bù)的意思:形容消息、谣言等传播得很广,流传开来。

满天(mǎn tiān)的意思:形容数量多得像漫天飞舞一样。

人间(rén jiān)的意思:人间指的是人类所在的世界,也可以指人世间的事物、人情世故。

说法(shuō fɑ)的意思:指言辞、表达方式。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万籁(wàn lài)的意思:形容声音非常嘈杂,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

未曾(wèi céng)的意思:从未、从来没有

无情(wú qíng)的意思:指人对待他人或事物冷漠无情,毫无同情心和怜悯之心。

一人(yī rén)的意思:指独自一人,没有他人陪伴。

鉴赏

这首诗《十二声诗(其七)梵声》由明代诗人成鹫所作,通过“梵声”这一主题,展现了深邃的禅意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句“此声满天下,止有一人能”,开篇便以“梵声”为引,点明了声音的普遍性与独特性,既存在于广阔的世界之中,却又仅为一人所独享,暗示了梵音的神秘与超凡脱俗。接下来,“万籁寂还寂,孤峰层又层”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梵声与自然界的声音进行对比,突出了梵声的静谧与深远,仿佛在群山之巅,一层层的孤峰中,梵声独自回荡,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宁静的意境。

“无情堪说法,离句即传灯”则进一步深化了对梵声的理解,指出梵声虽无言,却能传达佛法的真谛,如同佛灯照亮黑暗,指引众生。这里巧妙地将梵声与佛法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梵音深刻内涵的领悟和赞美。

最后,“流布人间遍,浮生听未曾”两句,揭示了梵声的广泛传播与人们对它的陌生感。梵声不仅遍布人间,但人们却往往未曾真正倾听或理解,这既是对梵音普及性的肯定,也是对人们心灵深处对真谛追求的呼唤。

整首诗通过对梵声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与佛法的和谐统一,也蕴含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精神世界探索的渴望。成鹫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禅悟,将梵声这一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得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哲理与美感。

作者介绍
成鹫

成鹫
朝代:明

成鹫(1637-1722),清朝初年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僧。又名光鹫,字迹删,号东樵山人。俗姓方,名觊恺,字麟趾,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出身书香仕宦世家。其为人豪放倜傥,诗文亦卓厉痛快,尽去雕饰,颇有似庄子处。沈德潜誉为诗僧第一。作品有《楞严直说》十卷、《鼎湖山志》八卷、《咸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刚直说》一卷、《老子直说》二卷、《庄子内篇注》一卷等。 
猜你喜欢

四宜书屋·其二

春秋花月好,风雪夏冬佳。

一室过容膝,四时都惬怀。

琴书趣逾永,池馆静偏谐。

绿满窗前草,因之玩道荄。

(0)

赋得涵虚朗鉴

天水涵虚处,襟怀朗鉴馀。

际空常澹澹,照物祇如如。

目远随飞鸟,心閒玩戏鱼。

碧犹喜云敛,纹不藉风舒。

信是得神画,堪通论政书。

凭阑适几暇,絜矩每开予。

(0)

春雨山房

江国今年雨恰好,行春无碍每逢晴。

晚来细点凌空洒,却喜山房善副名。

(0)

题西湖十景再叠旧作韵·其十断桥残雪

岂有琼葩田尚馀,徒观麦色信芃如。

耕夫织女吾胥廑,防误蚕忙拟返舆。

(0)

山中晚霁

返照开澄景,馀霞作绮流。

夜深明月出,隔岸见芦洲。

(0)

入沙虎口

秋末巡沙塞,冬深六辔还。

野回千涧水,云掩百重山。

猎猎寒风劲,骎骎班马闲。

勤劳因国事,计日对慈颜。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司马迁 王昭君 扬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