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徵诣(zhēng yì)的意思:徵指追求,诣指达到,徵诣意为追求并达到目标。
弟子(dì zǐ)的意思:弟子指的是学生、徒弟,特指拜师学艺的人。
高堂(gāo táng)的意思:指家庭的大厅,也泛指家庭。
礼学(lǐ xué)的意思:礼学是指研究礼仪和礼貌的学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学科之一。
曲台(qǔ tái)的意思:曲台是指古代皇帝或贵族在园林中修建的供游玩、赏景的高台。
太常(tài cháng)的意思:指常常、经常。
弦歌(xián gē)的意思:形容音乐声或歌声悠扬动听。
诏书(zhào shū)的意思:指君主或上级颁发的公文,也泛指上级的指示或命令。
诸生(zhū shēng)的意思:指众多的学生或学者。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臧进士晋叔即将前往荆州教授的场景,充满了对教育事业的赞美与期待。首句“高堂礼学鲁东开”,以“高堂”象征教育场所,用“鲁东开”比喻教育之风在东方兴起,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接着,“南去弦歌似曲台”,通过“弦歌”这一古代学生学习时弹琴读书的场景,将臧进士晋叔的南行比作曲台(古代音乐教育的场所),暗示他将如同古代的音乐大师一般,在荆州传播知识与艺术。
“弟子诸生名并起”,表达了对臧进士晋叔教育成果的期待,预想在他的教导下,荆州的学子们将如同群星般闪耀,共同成长,成就非凡。最后,“诏书徵诣太常来”,则点明朝廷对他的认可与重视,通过征召他到太常(古代官署,负责礼仪、祭祀等事务)任职,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臧进士晋叔的才华与品德,也寄托了对教育事业发展的美好愿景,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知识传播和社会进步的深切关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