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巷多牛迹,茅檐有碓声。
炊菰觞父老,煮枣哺雏婴。
残年(cán nián)的意思:指人已经进入晚年,只剩下最后一点时间。
传说(chuán shuō)的意思:传说是指流传在民间的一种传统故事或传闻,通常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不能完全证实真实性。
父老(fù lǎo)的意思:指长辈和老年人,特指村中的长者和老人。
高卧(gāo wò)的意思:高高地躺着睡觉,形容安逸、舒适。
何时(hé shí)的意思:何时表示询问时间,问什么时候。
两京(liǎng jīng)的意思:两京是指北京和南京这两个历史上的重要都城。
茅檐(máo yán)的意思:指房屋的屋檐,也用来比喻贫困困苦的生活环境。
遣戍(qiǎn shù)的意思:指派士兵到边疆驻扎或戍守。
时复(shí fù)的意思:时光回转,时间重复。
逃名(táo míng)的意思:逃避罪责或名誉的责任。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残年》,表达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对国家时局的关切。首句“残年垂八十”,直接点明诗人的年龄,暗示了岁月的沧桑;“高卧岂逃名”则透露出诗人虽然年事已高,但仍不愿隐逸以避名利,体现出其坚韧的品格。
接下来的两句“泥巷多牛迹,茅檐有碓声”,通过描绘乡村生活的细节——泥泞小巷上的牛蹄印和茅屋外石碓的舂米声,展现了诗人宁静而简朴的乡居生活,也暗含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炊菰觞父老,煮枣哺雏婴”描绘了诗人与村民的和谐相处,亲自为老人准备食物,照顾幼小的孩子,体现了他的仁爱之心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最后两句“遣戍虽传说,何时复两京”,诗人提及“遣戍”的社会现象,可能指的是战事或流放,表达了对国家动荡不安的忧虑,以及对早日收复失地、恢复两京(指北宋都城开封和洛阳)的期盼。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晚年的感慨,又有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展现了陆游作为爱国诗人的高尚情操。
去年过彭城,朔风萧萧征马鸣。
今年过彭城,东风渺渺扁舟行。
渐觉此身为客惯,才见花飞又花绽。
南去北来曾几时,随阳却似云中雁。
九里峰前春草芳,百步矶头春水长。
偶然一饭剪银烛,行河使者尚书郎。
逍遥堂空谁作主,感慨当时对床语。
归来展转不成眠,独倚篷窗听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