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波涛(bō tāo)的意思:形容波浪汹涌澎湃的样子。
出山(chū shān)的意思:离开山林,进入社会活动;指人从隐居状态中走出来,重新投入社会。
浮埃(fú āi)的意思:指浮尘飞扬、尘埃弥漫的样子。
何所(hé suǒ)的意思:指不知道在何处或不知道如何处理问题或情况。
还山(hái shān)的意思:指被逐出的人重新回到原来的地方,也可比喻恢复原状或解决问题。
既已(jì yǐ)的意思:已经,已经发生或完成。
即此(jí cǐ)的意思:指此时此刻,表示事物发生或存在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绝顶(jué dǐng)的意思:达到极限或巅峰的状态。
空谷(kōng gǔ)的意思:空谷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环境或场景的寂静、空旷和安静。
流水(liú shuǐ)的意思:形容水流不断、源源不绝的样子,也用来比喻事物连续不断、不停地发生。
罗衣(luó yī)的意思:指人们穿着华丽、光鲜的衣服。
梦魂(mèng hún)的意思:形容梦境逼真,魂魄离体。
岂必(qǐ bì)的意思:用于反问,表示事情并非一定如此。
青冥(qīng míng)的意思:指深邃幽远的样子,形容天空或大海的深蓝色。
三山(sān shān)的意思:形容事物数量多、庞大。
山外(shān wài)的意思:指远离尘嚣、宁静幽远的地方。
身自(shēn zì)的意思:自身;本人
石榻(shí tà)的意思:指坚硬的床铺,比喻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意志。
所闻(suǒ wén)的意思:
所听到的;所知道的。《商君书·更法》:“夫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汉书·刘向传》:“臣幸得託肺附,诚见阴阳不调,不敢不通所闻。” 晋 陶潜 《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汉 ,无论 魏 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孙文定公》:“人君耳习於所闻,则喜諛而恶直。”
所见(suǒ jiàn)的意思:所看到的事物或情况。
苔痕(tái hén)的意思:指在石头或墙壁上长出的青苔,比喻事物经过长时间的沉淀留下的痕迹。
太古(tài gǔ)的意思:太古意指遥远的古代,形容时间久远。
涛声(tāo shēng)的意思:形容声势浩大,如波涛般汹涌澎湃的声音。
忘情(wàng qíng)的意思:指因极度激动或感动而忘记了自己的情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眼中(yǎn zhōng)的意思:眼睛里的中心,指非常重视、看重的对象。
有悔(yǒu huǐ)的意思:表示有所懊悔、后悔。
猿鹤(yuán hè)的意思:形容人的行为举止像猿猴和鹤鸟一样矫健、灵活。
云霞(yún xiá)的意思:指云彩和霞光,形容景色美丽壮观。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隐居山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开篇“山中云霞古,山外草树腥”对比强烈,山内是云霞缭绕的仙境,山外则是充满腥味的现实世界,形成鲜明的反差,暗示了诗人对尘世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
“出山猿鹤寂,还山梦魂清”表达了诗人离开世俗的喧嚣,回归自然后的宁静与清朗,仿佛心灵得到了洗涤。“流水断复续,空谷幽而明”则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山中环境的幽静与明亮,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愉悦。
“坐我石榻稳,著我罗衣轻”描绘了诗人舒适自在的生活情景,石榻的稳固与罗衣的轻盈,都体现了他对物质生活要求的简约与对精神自由的追求。“眼中何所见,太古苔痕青”和“耳中何所闻,绝顶波涛声”则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述,强调了诗人与自然界的直接连接,以及对原始、纯净世界的深切感受。
最后,“吾心既已洗,谁博浮埃名”表达了诗人的心灵已经得到净化,不再追求世俗的名利,而是追求内心的平静与真实。“无求安有悔,遗身自忘情”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物质欲望的摒弃,以及对情感的超脱。“岂必三山去,即此凌青冥”则以一种超然的态度,表明了诗人认为不必远赴仙境,只要内心达到某种境界,就能超越尘世的束缚,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超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林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内心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的超越,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抒情性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沁园春
渺渺吟怀,望佳人兮,在天一方。
问鲲鹏九万,扶摇何力,蜗牛两角,蛮触谁强。
华表鹤来,铜盘人去,白日青天梦一场。
俄然觉,正醯鸡舞瓮,野马飞窗。徜徉。玩世何妨。
更谁道、狂时不得狂。
羡东方臣朔,从容帝所,西真阿母,唤作儿郎。
一笑人间,三游海上,毕竟仙家日月长。
相随去,想蟠桃熟后,也许偷尝。
神光灿
悲欢绝念,视听忘怀,从初号曰希夷。
不晓根源,刚强说是谈非。
百般拈花摘叶,谩徒劳、使尽心机。
这些事,算人人易悟,个个难依。
不在唇枪舌剑,人前斗、惺惺广学多知。
上士无争,只要返朴除疑。
冥冥放开四大,把尘劳、一旦纷飞。
认得后,管教贤、拍手笑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