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嗷嗷(áo áo)的意思:形容声音高亢响亮。
八口(bā kǒu)的意思:指家庭成员众多,口多人杂的情况。
不能(bù néng)的意思:表示不行、不可以、无法等意思,强调做某事的限制或禁止。
朝饥(cháo jī)的意思:形容早晨饥饿的状态。
对酒(duì jiǔ)的意思:一起喝酒,共饮美酒。
躬耕(gōng gēng)的意思:指自己亲自劳动耕种,也泛指勤劳工作。
涸泽(hé zé)的意思:指水源干涸,形容资源枯竭或无法再利用。
衡茅(héng máo)的意思:衡量,比较
骄阳(jiāo yáng)的意思:形容阳光强烈、炎热的天气。
桔槔(jié gāo)的意思:指在争斗中力量相当,难以分出胜负的局面。
六月(liù yuè)的意思:形容天气异常寒冷,与季节不符。
禄仕(lù shì)的意思:指受到朝廷官职的荣耀和待遇。
闵默(mǐn mò)的意思:指默默地思考、沉思、思索。
鸣悲(míng bēi)的意思:形容声音哀怨悲伤,发出悲鸣。
南亩(nán mǔ)的意思:指土地肥沃,适合种植农作物的田地。
鸟雀(niǎo què)的意思:鸟的种类。
时雨(shí yǔ)的意思:指早春时节的细雨。
四郊(sì jiāo)的意思:指城市周围的郊区。
无良(wú liáng)的意思:指一个人没有道德、没有良心,行为恶劣,不顾他人利益的态度。
养母(yǎng mǔ)的意思:指抚养自己成长起来的母亲。
幽居(yōu jū)的意思:指安静、清幽的居住环境,也可引申为远离尘嚣、隐居山林的生活方式。
自鸣(zì míng)的意思:自我陶醉,对自己的成就感到非常满意和得意。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面对长时间的酷暑与干旱,农事艰难,百姓生活困苦的社会景象。诗人彭孙贻以“苦旱诗”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
首句“骄阳亢六月”,开篇即点明了天气的炎热,六月正是夏季最热的时候,骄阳似火,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时雨愆四郊”,指出时令不合,应季的雨水未能如期降临,导致四郊干旱,农田干涸,暗示了自然界的异常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桔槔自鸣悲,涸泽无良苗。”桔槔是一种灌溉工具,在干旱中显得尤为珍贵,但此时却只能发出悲鸣,因为没有水可供灌溉,田地干涸,庄稼无法生长。这一场景生动地描绘了干旱带来的绝望与无助。
“幽居绝禄仕,养母乐衡茅。”诗人选择远离官场,隐居乡间,与母亲同住简陋的茅屋,过着朴素的生活。这反映了在自然灾害面前,人们对于物质追求的暂时放下,转而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家庭的温暖。
“身既愧躬耕,念此南亩劳。”诗人虽然自责未能亲自耕作,但心系农田的辛勤劳作,表达了对农民辛勤付出的敬意和同情。
“八口畏朝饥,鸟雀亦嗷嗷。”家中人口众多,每日担忧朝夕之饥,连鸟雀也因食物短缺而哀鸣,进一步渲染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对酒不能饮,闵默寄长谣。”在这样的困境下,即使面对美酒佳肴也无法畅饮,只能默默吟唱,表达内心的忧愁与感慨。这一细节体现了诗人在逆境中的坚韧与情感的深沉。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现象与社会现实深刻的理解和同情,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