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再(bù zài)的意思:不再表示过去的状态或行为不再继续。
长叹(cháng tàn)的意思:长时间地叹息、叹气,表示悲伤、失望或无奈的心情。
创垂(chuàng chuí)的意思:创新,开创新局面。
底事(dǐ shì)的意思:底事指底细、真相、内情。表示了解事情的真相或内幕。
割据(gē jù)的意思:指一个地区或领域内的势力分裂,各自为政,形成割据局面。
公孙(gōng sūn)的意思:指人的名字,也可指代某个姓氏。
汉祖(hàn zǔ)的意思:指古代中国的始祖,也指自己的祖先。
何尝(hé cháng)的意思:表示反问,用于表达对某种情况或说法的否定。
究竟(jiū jìng)的意思:表示追求真相或事情的真实本质。
马徒(mǎ tú)的意思:指行走的速度非常快,如同马一样奔驰的样子。
偏安(piān ān)的意思:指处于相对安全、稳定的环境中,远离战乱、灾祸等困扰。
三分(sān fēn)的意思:指将事物或情况分为三个部分,表示平分或分配。
时艰(shí jiān)的意思:指时代艰难,社会困苦的时期。
遗恨(yí hèn)的意思:指因为遗憾而产生的怨恨、不满或愤怒之情。
一姓(yī xìng)的意思:指同姓的人,也可指同一家族的人。
英雄(yīng xióng)的意思:指勇敢、有胆识、有才干的人。
应运(yìng yùn)的意思:指事物在适当的时机得到顺利发展或成功。
鱼水(yú shuǐ)的意思:比喻亲密无间的关系。
跃马(yuè mǎ)的意思:跃马指骑马跳跃,比喻迅速行动或突破困难。
-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牛焘所作,名为《和张心田咏史三首(其一)汉昭烈》。诗中探讨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与事件,尤其是对刘备(汉昭烈帝)的评价与反思。
首句“英雄割据值时艰”,开篇即点明了三国时期群雄并起、割据天下的背景,强调了英雄们在动荡时局中的角色与作用。接着,“鱼水欢逢应运难”一句,以“鱼水之欢”比喻君臣之间的和谐关系,但“应运难”则暗示了这种和谐并非易得,而是需要顺应历史大势才能实现。
“一姓何尝不再启,三分究竟属偏安。”这两句进一步探讨了历史的循环与王朝更替的主题。诗人认为,一个姓氏的兴起与衰落并非绝无可能再次开启,而“三分”(指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归属的讨论,则暗含了对“偏安”的思考,即三国之中,蜀汉虽有称帝,但终究未能统一全国,故有“偏安”之意。
“公孙跃马徒窥井,汉祖兴龙旧有坛。”此二句对比了公孙述与刘邦两位历史人物。公孙述在蜀地自立为王,如同“跃马窥井”,象征着他的野心与行动,但并未能如愿;而刘邦建立汉朝,如同“兴龙”,则代表了成功与正统。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历史人物成败的反思。
最后,“底事创垂功未半,吞吴遗恨付长叹。”这两句总结了全诗的主旨,即探讨为何伟大的事业往往未能完成一半,特别是对于刘备未能统一三国、实现大业的遗憾与惋惜。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与对未竟事业的深深叹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描绘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英雄命运以及未竟事业的深刻洞察与感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台城路.见池上南枝有感
翠奁栖影骄如雪。相思五湖春阔。
闭雨閒门,人因花瘦,花更因谁瘦绝。
吟弦似咽,便唤起盈盈,那禁重折。
嫩约尘空,暗香应妒袖罗窃。年时花里赋别。
玉鬟临水见,曾斗冰洁。
屧径荒踪,笙楼细语,愁入一眉斜月。
轻寒尚怯,甚歌口吹红,梦云都热。
残酒东阑,峭风苏倦蝶。
经华严废寺为兵火所烧
往事殊猖獗,诸生坐播迁。
无方超寂灭,有地入烽烟。
境坏秋原上,门空暮雨边。
虚闻金作粟,真见火生莲。
星影疑缨缀,云光学盖悬。
焚身香象泣,照钵烛龙然。
莫辨沉灰劫,犹传噀酒天。
至今馀净土,不复一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