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为使日,风俗记诸苗。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博望(bó wàng)的意思:指远望、高瞻远瞩的意思。
处处(chǔ chù)的意思:处处意指“到处、各处”,表示某事物或某种情况在各个地方都存在或普遍存在。
风俗(fēng sú)的意思:指一定地区或群体长期形成的社会习俗和风尚。
浮槎(fú chá)的意思:比喻事物漂浮不定,没有稳定的根基。
负弩(fù nǔ)的意思:负重的弩弓
干羽(gàn yǔ)的意思:指人们对某个人或事物的评价或批评。
蛮花(mán huā)的意思:形容花朵盛开得异常艳丽。
驷牡(sì mǔ)的意思:指四匹马奔驰而行,象征着快速、迅猛。
相如(xiàng rú)的意思:相貌酷似,如出一辙。
箫韶(xiāo sháo)的意思:形容音乐优美动听。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在明末清初时期所作的《送黄太史》组诗中的第三首。诗中描绘了诗人送别友人黄太史时的情景和对黄太史的赞美。
首句“黔中为使日”,点明了友人黄太史出使的地方是黔中,暗示了此行的重要性和挑战性。接着,“风俗记诸苗”则提到了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展现了异域风情。
“负弩相如泰,浮槎博望遥”两句运用典故,以汉代名将司马相如和张骞的典故来比喻黄太史的出使,表达了对黄太史勇敢无畏、开拓进取精神的赞扬。
“文能助干羽,诗欲佐箫韶”两句进一步赞美了黄太史的才华,不仅在政务上有卓越的贡献,还能通过文学作品来辅助国家的治理,如同音乐一样和谐美好。
“驷牡经全楚,蛮花处处邀”最后两句,以“驷牡”形容黄太史出行的壮丽场面,同时“全楚”象征着广阔的疆域和深远的影响。“蛮花处处邀”则以美丽的花朵比喻黄太史受到各地人民的欢迎和尊敬,形象地描绘了黄太史出使的盛况和受欢迎的程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黄太史出使情景的描绘和对其才华、品德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友人使命的崇高敬意。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问月轩
华轩结构与云连,正在书台紫翠边。
金叵罗中邀皓月,玉栏干外问青天。
广寒宫殿名虚得,大地山河影浪传。
药捣玄霜分若个,树誇丹桂种何年。
蟾光此夜因谁缺,兔魄今宵却又圆。
惆怅姮娥亦无语,倒骑白凤舞翩跹。
秋暮游橙尖下村居八韵简王彦璧
秋尽山行日未昏,萦纡林壑隐乾坤。
径深黄叶疑无路,岸转清溪别有村。
盘谷纵幽何足羡,辋川虽好未须论。
过桥苔藓生岩罅,坐石萝藤挂树根。
老妪蒸藜邀上客,阿翁剥枣引诸生。
新茅盖处鸡啼屋,短杖敲时犬吠门。
避地正须营草阁,逢人何用问桃源。
不通姓字相宾主,愿子情亲作弟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