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窗起看云,迷茫若无睹。
一云忽飞来,一云不肯去。
一云幻作龙,盘旋绕层柱。
关窗急遮拦,攒隙细如缕。
我方跂脚眠,梦骑赤龙舞。
直倾天河水,远向并豫注。
百万(bǎi wàn)的意思:形容数量非常多,数量巨大。
不肯(bù kěn)的意思:不愿意,不肯接受或执行某种要求或建议。
侧身(cè shēn)的意思:侧身指的是身体稍微倾斜或转动。
赤龙(chì lóng)的意思:指红色的龙,比喻盛世之象征。
寸土(cùn tǔ)的意思:形容领土狭小,地盘少。
大风(dà fēng)的意思:大风指的是强劲的风,引申为形容力量或影响力强大的人或事物。
峰头(fēng tóu)的意思:指山峰的顶部,也比喻事物的高处或巅峰状态。
河水(hé shuǐ)的意思:指大河的水流,借指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结屋(jié wū)的意思:指人们聚集在一起,共同修建房屋。比喻众人合力共同完成一项工作或实现一个目标。
卷地(juàn dì)的意思:形容风势或力量极大,席卷一切。
空无(kōng wú)的意思:形容空虚无物,毫无内容或价值。
捞取(lāo qǔ)的意思:指得到或获取某种利益或好处。
龙舞(lóng wǔ)的意思:形容盛大、热烈、欢腾的场面。
迷茫(mí máng)的意思:心思不清楚,不知所措,感到困惑和迷惘。
盘旋(pán xuán)的意思:形容物体或鸟飞行时不断盘旋上升或绕圈移动。
凭空(píng kōng)的意思:指没有依据、根据或理由,突然出现或发生的事物。
破屋(pò wū)的意思:破屋指的是房屋非常破旧,破败不堪,形容房屋破烂不堪,甚至无法居住。
三尺(sān chǐ)的意思:三尺是指长度为三尺的物体,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的身高或高度。
深处(shēn chù)的意思:指深远的地方或内心深处。
身起(shēn qǐ)的意思:形容人在某种情况下感到害怕、惊慌或不安。
天河(tiān hé)的意思:指银河,也可比喻广阔的水域或水系。
庭户(tíng hù)的意思:指家庭、家室。
闻雷(wén léi)的意思:指到了危险的边缘或紧要关头,才意识到危险的存在。
行囊(xíng náng)的意思:指出行时所带的行李。
须臾(xū yú)的意思:极短的时间;片刻
旋绕(xuán rào)的意思:旋转环绕,围绕着转动。
烟聚(yān jù)的意思:烟聚指烟雾聚集在一起,形容局势紧张或人群拥挤。
遥知(yáo zhī)的意思:通过远距离的观察和了解,得知事物的真相或情况。
隐隐(yǐn yǐn)的意思:隐隐指的是模糊、朦胧、不明显的状态。
婴儿(yīng ér)的意思:指年幼的儿童或刚出生的婴儿。
云中(yún zhōng)的意思:形容事物难以捉摸或虚无缥缈。
云海(yún hǎi)的意思:形容云彩密布的大海,也比喻众多的人或事物。
遮拦(zhē lán)的意思:阻拦、拦阻。
真气(zhēn qì)的意思:
(1).人体的元气,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由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结合而成。道教谓为“性命双修”所得之气。《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唐 王维 《贺元元皇帝见真容表》:“臣闻仙祖行化,真气临关;圣人降生,祥光满室。”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不善养生者,薄节慎之功,迟吐纳之效,厌上药而用下品,伐真气而助强阳,根本已危,僵仆无日。”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三昧上真气已全,百炼中凡心俱浄。”
(2).指刚正之气。 清 蒋士铨 《临川梦·送尉》:“英雄欺世,久之毕竟难瞒,胸中既无真气蟠,笔下焉能力量完!” 侯方域 《祭吴次尾文》附 清 徐作肃 评:“缠绵呜咽,全是一团真气。此等文正以不必剪裁为佳。”
(3).特指帝王的气象。 唐 杜甫 《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诗:“ 秦王 时在座,真气动户牖。”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箱根山游玩时所见的壮丽云海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丰富想象。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云海的变幻莫测与壮观。
首句“群峰插云中,结屋峰头住”描绘了群山插入云霄,有人在山峰之巅居住的情景,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濛濛万云海,凭空无寸土”进一步渲染了云海的广阔与深邃,仿佛置身于一片无垠的云海之中,连地面都看不见。
“开窗起看云,迷茫若无睹”写出了作者打开窗户,面对云海时的迷蒙感受,似乎云海中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一云忽飞来,一云不肯去”则描绘了云海中的云朵突然变化,有的云朵飘然而至,有的却不愿离去,充满了动态感。
“一云幻作龙,盘旋绕层柱”是诗人对云海中云朵形态的奇特想象,将云朵比作龙,它在云海中盘旋飞舞,环绕着山峰,展现出云海的神秘与奇幻。“关窗急遮拦,攒隙细如缕”写出了诗人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云海影响而急忙关闭窗户,但仍然能从缝隙中看到云海的细微变化。
接下来,“须臾塞破屋,真气满庭户”描述了云海迅速覆盖整个空间,使得空气充满了云的气息,仿佛整个屋子都被云海包围。“解装张行囊,呼童共捞取”表现了诗人整理行装,准备与同伴一起探索云海的场景。
“大风卷地来,团作黑烟聚”描绘了大风吹过,云海聚集成一团黑烟,暗示了云海的动态变化和力量。“隐隐闻雷声,乍似婴儿怒”通过雷声的描写,增加了云海的动态感和紧张气氛。“遥知百万家,已洒三尺雨”则预示了云海即将带来雨水,为大地带来滋润。
最后,“我方跂脚眠,梦骑赤龙舞”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云海之中,却在梦中骑着赤龙舞蹈,展现了他对自由与冒险的向往。“直倾天河水,远向并豫注”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直接倾倒天上的河水,滋润远方的土地,体现了他对自然界的深刻情感。“侧身起西望,梦堕云深处”则以梦境结束,诗人从云海中醒来,意识到自己仍在现实世界中。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云海的壮观与变幻,以及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与向往。
细草閒花水上亭,绿杨如画掩春城。
无人为唱阳关曲,惟有青山送我行。
幽花开处月微茫,秋水凝神黯淡妆。
绕砌露浓空见影,隔帘风细但闻香。
瑶坛夜静黄冠湿,小洞秋深玉佩凉。
一段凌波堪画处,至今词赋忆陈王。
君不见浣花老人醉归图,熊儿捉辔骥子扶。
又不见玉川先生一绝句,健倒莓苔三四五。
蹇驴驼著尽诗仙,短策长鞭似有缘。
政在灞陵风雪里,管是襄阳孟浩然。
官家放归殊不恶,蹇驴大胜扬州鹤。
莫爱东华门外软红尘,席帽乌靴老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