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苏伯达之官西安七首·其七》
《送苏伯达之官西安七首·其七》全文
宋 / 李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千里隋堤柳风,轻花薄荚正冥濛

离情解逐仙舟去,欲过三江震泽东。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离情(lí qíng)的意思:指离别时的深情厚意,离别情感。

柳风(liǔ fēng)的意思:柳风指的是春天微风拂面,给人一种轻柔、温暖的感觉。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春天的气息或者某种愉悦的感觉。

冥濛(míng méng)的意思:形容天空或景物昏暗、模糊不清。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三江(sān jiāng)的意思:指长江、黄河和黑龙江,代表我国最大的三条河流。也用来形容地理位置重要、水系繁盛的地区。

隋堤(suí dī)的意思:指随意放纵、毫无节制的行为。

仙舟(xiān zhōu)的意思:指仙人乘坐的船只。比喻神仙的交通工具,也用来形容人的才能超群、出众。

榆柳(yú liǔ)的意思:指榆树和柳树,比喻亲密无间的朋友。

震泽(zhèn zé)的意思:震动湖泽,使其波涛翻滚。比喻有声望、有威势,使人敬仰。

正冥(zhèng míng)的意思:指人的心地正直、纯洁,没有丝毫的私心和杂念。

注释
千里:形容路途遥远。
隋堤:隋朝时修筑的大堤,这里泛指古代的大运河沿岸。
榆柳:榆树和柳树,常用来象征离别和故乡。
轻花薄荚:指春天的花朵和豆荚,轻盈而数量众多。
冥濛:形容景色模糊不清或烟雾弥漫。
离情:离别的感情。
仙舟:神话中的仙人所乘的船,这里比喻快速离去的船只。
三江:长江、钱塘江和太湖的合称。
震泽:古代对太湖的别称。
翻译
千里长的隋堤上,杨柳在微风中摇曳,轻盈的花朵和细小的豆荚笼罩在朦胧之中。
离别之情仿佛随着仙舟远去,想要横渡长江、钱塘江和太湖向东而去。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离别之情的诗句,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开篇“千里隋堤榆柳风”一句,以大气磅礴的景象展现了送行者的壮阔心胸和对远去友人依依惜别的情怀。“轻花薄荚正冥濛”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捕捉春日微风中柳絮飞扬之景,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离情解逐仙舟去”一句,诗人巧妙地将离别的情感与行者渐远的形象结合,使读者仿佛能听到水波荡漾的声音,感受到朋友之间割舍难分的情谊。而“欲过三江震泽东”则展现了送行者的豪情和对友人未来旅途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感情深厚,也表现出了其高超的艺术造诣。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友情,以及面对离别时那份无奈和祝愿。

作者介绍
李廌

李廌
朝代:宋   字:方叔   号:德隅斋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生辰:zhì)(1059-1109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猜你喜欢

行次滕县

望里烟生雉堞低,滕阳城外草萋迷。

井田旧业安征税,淳朴遗风厌鼓鼙。

青杏园林禽上下,绿杨村舍水东西。

此中乡土殊堪乐,莫惜从容驻马蹄。

(0)

公子行

春明门外酒楼高,称体新裁蜀锦袍。

花里一声歌《子夜》,当筵脱与郑樱桃。

(0)

悼亡二首·其二

泠泠锦瑟向谁弹,曲里潇湘雁影寒。

一任繁花自开落,从教明月下阑干。

云封贝带香犹在,雨湿胭脂露未干。

寂寂空庭孤坐处,何人对案劝加餐?

(0)

归舟作

江上郡山拥髻螺,楚王台畔榜人歌。

白蘋风里暮愁重,红藕香中秋梦多。

渔火夜残收别浦,水禽月出叫寒莎。

频年踯躅孤舟客,回首平生空浙波。

(0)

咏水碓

睦州晓放船,江流益清浏。

水石相抨击,洏雪蛟龙走。

居民置风轮,随波转枢纽。

沙石广场圃,比栉列杵臼。

但看椎声落,不见谁举手。

精凿脱糠秕,安闲到子妇。

搰搰抱瓮劳,拙哉汉阴叟。

机巧厌桔槔,斯言诚然否?

圣人前民用,神智皆自有。

愚民偶得之,役使河伯久。

但苦梁鸿贫,何处觅升斗?

(0)

挽田间先生诗二首·其一

跳身党祸出乡关,辛苦书生戎马间。

已分妻孥成死别,宁知丧乱复生还。

孱王驺骆穷年恨,故土莺花镇日间。

一亩荒凉干净地,千秋恐染泪痕斑。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张宇初 崔峒 独孤及 景翩翩 王安国 令狐楚 李珣 刘迎 金农 黄姬水 贺双卿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李濂 洪秀全 梁佩兰 许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