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布谷(bù gǔ)的意思:形容人说话声音高亢激昂,如同布谷鸟鸣叫。
春耕(chūn gēng)的意思:春天耕种农田,指春季农民进行农田耕作的活动。
乐岁(lè suì)的意思:愉快地迎接新年,表示喜庆、快乐的心情。
明节(míng jié)的意思:指坚守正义、遵循原则、不受外界诱惑和压力的节操和品德。
平畴(píng chóu)的意思:平坦的原野,广阔的平地。
清明(qīng míng)的意思:指春天草木繁茂、万物复苏的时节,也指清晨的时光。
水旱(shuǐ hàn)的意思:形容灾难连绵不断,人们生活艰难。
县人(xiàn rén)的意思:指乡下人,形容人土气、粗俗。
先鸣(xiān míng)的意思:先行一步,先发制人。
雨足(yǔ zú)的意思:形容雨水充足,下得很大。
清明节(qīng míng jié)的意思: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四月初四或初五,是祭祖和扫墓的节日。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象与情感,充满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感慨。
首句“清明节,布谷已先鸣”,开篇点明时令,清明时节,布谷鸟的啼鸣声响起,预示着春天的生机与忙碌即将开始。布谷鸟的叫声在诗中象征着农事的开始,提醒人们春天到了,该准备播种了。
接着,“小县人饥思乐岁,平畴雨足好春耕”,诗人将目光转向了乡村生活。在小县城里,人们因过去一年的饥饿而渴望丰年,期待着丰收的季节到来。平旷的田野上,雨水充足,正是进行春耕的好时机。这里通过对比“饥”与“乐岁”的愿望,以及“雨足”与“春耕”的场景,展现了农民对自然的依赖与对未来的期盼。
最后,“水旱莫相惊”,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平和态度,希望无论是水灾还是旱灾,人们都能保持冷静,不要过于惊慌。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和谐自然环境的向往,以及对社会安定的期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清明节为背景,通过布谷鸟的啼鸣、人们的期待与自然界的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农民的生活状态以及对和谐社会的向往,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情感真挚动人。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