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父《送先人下第归蜀》诗云:「人稀野店休安枕,路入灵关稳跨驴。」安节将去,为诵此句,因以为韵,作小诗十四首送之·其三》全文
- 注释
- 日:太阳。
上:升起。
气暾:温暖的光芒。
江:江面。
雪:雪后。
晴:晴朗。
光:阳光。
眩:耀眼。
野:野外。
记取:记住。
到:到达。
家:家。
时:时候。
锄耰:锄头和耰(一种农具)。
吾:我。
正:正好。
把:握着。
- 翻译
- 太阳升起照亮江面,雪后天晴阳光耀眼。
记得回家的时候,我正握着农具锄头劳作。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个冬日暖阳下的雪后初晴景象,以及农事劳作的情形。
"日上气暾江,雪晴光眩野"两句,生动地勾勒出一幅雪后初晴的画面。太阳升高,温煦的阳光照耀着大地,使得江水泛起波纹,同时也让雪后的世界充满了明亮与生机。这里,“气暾”形容暖和的气息,而“眩野”则是说雪后晴空中的阳光反射在积雪覆盖的大地上,形成了一片耀眼的景象。
"记取到家时,锄耰吾正把"两句,则转向农事劳作的场景。诗人似乎是在提醒自己或他人,到了家的时候要记得去拿起锄头(一种农具,用来翻土、除草等),表明这个时候是开始农忙的时刻。这不仅反映了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劳动生活的亲近和尊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与日常劳作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亲情、友情的情感寄托。同时,这也反映出苏轼在诗歌创作中常有的自然与人生哲理相结合的特点。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萧户部
水衡之司天下七,算舟通楮时制同。
京师南来四千里,浒墅实当吴会中。
地官主事延平彦,鸾栖旧在吴江县。
政平如水起歌谣,今之歌谣乃重见。
司徒搉课岁有常,数或不经宁惠商。
太原周公有是语,至今传诵盈庙堂。
萧君不苛亦不纵,隐然名为司徒重。
江边野老阅人多,独汲山泉远相送。